公受,原名李虚己,宋代诗人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
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
历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
迁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
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
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
生卒年:?-?
公受,原名李虚己,宋代诗人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
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
历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
迁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
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
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
生卒年:?-?
端简立秋霜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端简立秋霜的作者是:李虚己。 端简立秋霜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端简立秋霜的释义是:端简立秋霜:指人的品格高洁,如同秋天霜雪般清冷而坚贞。 端简立秋霜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端简立秋霜的拼音读音是:duān jiǎn lì qiū shuāng。 端简立秋霜是《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的第16句。 端简立秋霜的上半句是:
斋心常拱极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斋心常拱极的作者是:李虚己。 斋心常拱极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斋心常拱极的释义是:斋心常拱极:斋心,指静心修行;拱极,指追求至高无上的境界。整句释义为:常常静心修行,追求至高无上的境界。 斋心常拱极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斋心常拱极的拼音读音是:zhāi xīn cháng gǒng jí。
休牛见服箱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休牛见服箱的作者是:李虚己。 休牛见服箱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休牛见服箱的释义是:休牛见服箱:指牛休息,箱子可以用来装载物品。这里可能比喻贤者治国,使百姓安居乐业,不需要再从事辛苦的劳作。 休牛见服箱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休牛见服箱的拼音读音是:xiū niú jiàn fú xiāng。
铸剑归农器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铸剑归农器的作者是:李虚己。 铸剑归农器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铸剑归农器的释义是:铸剑归农器:将铸剑用的铁器转化为农具。 铸剑归农器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铸剑归农器的拼音读音是:zhù jiàn guī nóng qì。 铸剑归农器是《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的第13句。 铸剑归农器的上半句是:童稚味膏粱。
童稚味膏粱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童稚味膏粱的作者是:李虚己。 童稚味膏粱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童稚味膏粱的释义是:童稚味膏粱:指童年时期的美食享受,膏粱是指肥美细腻的肉食和精粮,这里比喻生活优裕、物质丰富。 童稚味膏粱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童稚味膏粱的拼音读音是:tóng zhì wèi gāo liáng。
友朋敦布素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友朋敦布素的作者是:李虚己。 友朋敦布素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友朋敦布素的释义是:友朋敦布素:指朋友之间真诚相待、朴素无华的交往。 友朋敦布素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友朋敦布素的拼音读音是:yǒu péng dūn bù sù。 友朋敦布素是《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的第11句。 友朋敦布素的上半句是:兰生谷更香。
兰生谷更香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兰生谷更香的作者是:李虚己。 兰生谷更香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兰生谷更香的释义是:兰花生长在山谷中更加芬芳。 兰生谷更香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兰生谷更香的拼音读音是:lán shēng gǔ gèng xiāng。 兰生谷更香是《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的第10句。 兰生谷更香的上半句是: 玉蕴山还润。
玉蕴山还润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玉蕴山还润的作者是:李虚己。 玉蕴山还润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玉蕴山还润的释义是:玉蕴山还润:指玉石藏于山中,经过山水的滋养,仍然保持其润泽之美。常用来比喻人才在民间或隐居状态中,虽未显赫于世,但自身才华依旧。 玉蕴山还润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玉蕴山还润的拼音读音是:yù yùn shān hái rùn。
丽句出中堂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丽句出中堂的作者是:李虚己。 丽句出中堂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丽句出中堂的释义是:丽句出中堂:华美的诗句出自中堂(正厅)。这里指华林书院中堂悬挂有华美的诗句,表达了书院的文化氛围。 丽句出中堂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丽句出中堂的拼音读音是:lì jù chū zhōng táng。
清名传异域出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清名传异域的作者是:李虚己。 清名传异域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清名传异域的释义是:清名传异域:指某人或某事物在异国他乡也有良好的声誉和名望。 清名传异域是宋代诗人李虚己的作品,风格是:诗。 清名传异域的拼音读音是:qīng míng chuán yì yù。 清名传异域是《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其一》的第7句。 清名传异域的上半句是
宋代诗人李芾,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 李芾生于1059年,卒于1109年,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生平充满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怀。李芾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文章的风格和内容上。李芾的作品深受苏轼的影响,他的文章善于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这种风格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使他成为了“苏门六君子”之一
吕源,字汝明,号三衢山人,是宋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以下是对吕源及其诗歌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出生与家世背景:吕源,字汝明,号三衢山人,出生于宋朝徽州绩溪。他的家庭背景可能相对优渥,但具体信息不详,但从他的创作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文学成就:吕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宋深州饶阳人,字仲祖。 李宗谔子。 以荫入仕。 赐进士出身。 历河北转运使,措置抚定江陵屯兵动。 徙知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而欲为乱,因昭述而寝其谋。 累迁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水灾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官终尚书右丞。 卒谥恪。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