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平,原名释祖可,宋代诗人
释祖可,字正平,俗名苏序,丹阳(今属江苏)人。
庠弟。
少以病癞,人目为癞可。
自为僧,居庐山之下。
工诗,诗入江西诗派(《江西诗社宗派图录》)。
有《东溪集》,已佚。
《京口耆旧传》卷四、《嘉定镇江志》卷二○、《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二十八首。
生卒年:?-?
正平,原名释祖可,宋代诗人
释祖可,字正平,俗名苏序,丹阳(今属江苏)人。
庠弟。
少以病癞,人目为癞可。
自为僧,居庐山之下。
工诗,诗入江西诗派(《江西诗社宗派图录》)。
有《东溪集》,已佚。
《京口耆旧传》卷四、《嘉定镇江志》卷二○、《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二十八首。
生卒年:?-?
我们需要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观察那些壮美的马匹,藏匿在伯时的家中: - 原诗:观壮舆所藏伯时马 - 译文:观看那些壮美的马匹,它们藏在伯时的家里。 2. 我的生平一直认为,只有追风的骏马才值得拥有: - 原诗:平生徒说追风足,厌见驽骀饱刍粟。 - 译文:我的生平一直认为,只有追风的骏马才值得拥有,但我讨厌看到那些只能载货却无法疾驰的劣马,它们只能吃到草料却无法奔跑
诗句“其六”出自释祖可的《句》,是宋代诗人释祖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每一句,并提供相关的文化注释: 1. “清霜群木落”:描述的是秋天到来时,树木上的积雪在清晨被霜冻融化,纷纷落下的情景。这里的“清霜”和“群木落”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 2. “尽见西山秋”:进一步描绘了随着霜降,原本覆盖在山上的白色雾气消散,露出了真实的秋色
乱山争夕阳 晚霞映照乱山间, 金辉洒落各峰峦。 群峰竞艳争辉煌, 共绘天幕彩云卷。 注释与赏析: - 乱山:形容山峦错杂而多的样子,此处描绘了一幅山峦众多、形态各异的画面。 - 争:表示争夺、竞争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山峦在夕阳下争相展现自己的美丽。 - 夕阳:夕阳是一天中即将落下的太阳,象征着日暮时分,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衰落或结束。 - 晚霞:指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彩色云霞
诗句原文: 有时罗袜步微月,想见江妃相与娱。 翻译: 有时,我穿着轻盈的罗袜走在月光下,想象着看到那如江妃般的美女与我一同欢笑嬉戏。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祖可所作,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行走时,看到一位穿着罗袜的美女在月光下漫步的情景。这里的“微月”和“罗袜”都是描写夜晚的景物,而“想见江妃相与娱”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美丽女子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
【注释】: 江北:指长江以北,这里指作者的家乡。江南:指长江以南,这里指作者在北方的京城长安。故人:老朋友。岸:岸边,这里特指江南和江北的分界线。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别诗。诗人在长安送别了一位友人,友人从长安到南方,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故人江北江南岸”,是说这位友人来自江南,来到长安。 “故人”二字是全诗的关键,它既是送别的对象,又是全诗的感情焦点
【解析】 此诗首联,先写菖蒲根节之长,次句“九节”指菖蒲的茎干。“不改四时郁然”是说它不管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如何,总是那样茂盛葱郁。颔联,“明窗”,明亮的窗户;“棐几”,木制的矮几,用来摆设书籍、文玩等物。“浅叶瘦碧相鲜”意思是:它的叶子虽然淡绿色,但很纤细,而且颜色鲜艳。尾联,“深意”。诗人以菖蒲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朝廷小人专权
【注释】 此身:自身。未是(wèi jì)寻真客:没有成为真正的求道者。惭愧:以自己不如对方自谦。观里人:指道士、修行者。 【赏析】 这首偈诗写诗人在山中偶遇道士的一段对话。诗的前两句,诗人说自己虽然想成仙学道,但还没能成为真正的求道者。第三句,说他惭愧,因为看见道士们已经修练成了神仙,而他却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第四句,说他们不是普通的道士,而是观里的道士。
【注释】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 欹:倾斜,倾倒的样子。 苔径:长满苔藓的小径。 邀春:邀请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晚景和初春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傍晚时分,茅草屋的屋檐倾斜下来,小径弯曲曲折,仿佛在向春天发出邀请。后两句则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小径两旁生长着青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全诗意境优美,充满了自然之美
【注释】 书性:书写的性格。 伯时木石屏:指唐代李太白所绘的《木石论》画卷,相传是李白与贺知章、王之涣等饮酒赋诗时所作,故又称《酒中八仙图》。 其三:第三段。 摧却:毁坏。 峨嵋:峨眉山。 【赏析】 此诗为《书木石屏后》七绝组诗之三。全诗以“书”为中心,抒发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前两句“胸中定自有此,笔端乃一见之”,诗人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胸中有法,笔下有神,而这种境界
窗户之间,一榻篆烟碧,窗外是一片秋色。四山秋叶红,诗人的心情也如这秋天一样,充满了忧郁和思念。 注释:窗间(指窗子)一榻篆(篆刻的字体)烟碧,门外(指门)四山(指远处)秋叶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窗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窗间之榻上的篆刻字体的烟雾与门外那片秋叶红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美景引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萧立之,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 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 宋亡归隐。 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 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 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生卒年: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