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定自有此,笔端乃一见之。
摧却岌峨天柱,来成咫尺峨嵋。
【注释】
书性:书写的性格。
伯时木石屏:指唐代李太白所绘的《木石论》画卷,相传是李白与贺知章、王之涣等饮酒赋诗时所作,故又称《酒中八仙图》。
其三:第三段。
摧却:毁坏。
峨嵋:峨眉山。
【赏析】
此诗为《书木石屏后》七绝组诗之三。全诗以“书”为中心,抒发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前两句“胸中定自有此,笔端乃一见之”,诗人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胸中有法,笔下有神,而这种境界,只有通过长期的修炼才能达到。这里的“书性”是指书法家的气质和品格,“书性之所藏”就是指这种气质和品格的养成。
后两句“摧却岌峨天柱,来成咫尺峨嵋”,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他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要追求神似。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虽然宏伟壮丽,但是距离我们太远,无法触及;而一座矮小的山峰,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同样的,一幅书法作品,虽然笔墨丰富,但是距离我们太远,无法欣赏;而一幅小巧玲珑的作品,虽然笔墨简单,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韵味。这就是“咫尺峨嵋”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见解和艺术追求。他既强调了书法艺术的内在修养,又突出了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