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原名郑庭芬,宋代诗人
郑庭芬,字国华,莆田(今属福建)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以辟雍博士参详贡举(《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
四年,提举潼川府路常平(同上书食货五三之一八)。
六年,提举荆湖北路常平(同上书食货二○之一四)。
卒于成都路转运使任。
有《覆瓿集》二十卷(《莆阳比事》卷三),已佚。
《莆阳文献列传》卷二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
国华,原名郑庭芬,宋代诗人
郑庭芬,字国华,莆田(今属福建)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以辟雍博士参详贡举(《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
四年,提举潼川府路常平(同上书食货五三之一八)。
六年,提举荆湖北路常平(同上书食货二○之一四)。
卒于成都路转运使任。
有《覆瓿集》二十卷(《莆阳比事》卷三),已佚。
《莆阳文献列传》卷二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
【注释】 短筇:短小的竹杖。 穿:通过。 孤峰顶:山峰之巅。 下瞰:俯视。六时崖:地名,在青城山麓。 七折岭:地名,在青城山南面。 赏析: 此诗写游青城山的感受。 首句“短筇穿白云”,是说诗人用短竹杖穿过了白云,写出了山路的崎岖和险峻,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第二句“直上孤峰顶”,写诗人攀上山顶后所见景色。孤峰顶是登览胜地,也是青城山上的名胜。诗人登上青城之巅,放眼望去,只见群山环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龙尾道中退朝客:描述的是诗人在通往牛尾驿的路上,看到的景象。龙尾道可能指的是一条弯曲的道路,退朝客则是指朝廷中的官员们。 2. 雕鞍宝马黄金勒:描述了马匹的装饰以及骑乘者的身份。雕鞍意味着精致的马鞍,宝马指珍贵的马匹,黄金勒表示马饰为金质的马嚼子。 3. 谁怜远使足驰驱:表达了对远方使者辛苦奔波的同情。 4. 夜半孤村牛尾驿:描绘了深夜里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塔中居住的老者已经离去,留下的身影也不复存在;湖上的婴儿也已经长大,他们的名字也已经被人们所忘记。然而,只有阶前的那口井,至今仍然保持着旧时的清澈。 译文: 塔中的老宿已空,留下的只是他的影子,而湖上的婴儿已经长大,他们的名讳也已不再被人提起。只有那口井,依然保持着旧时的清澈。 注释: 1. 塔中老宿空留影:指的是那位在塔中居住的老者已经离去,只留下了他的影子。 2.
郑庭芬,字国华,莆田(今属福建)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以辟雍博士参详贡举(《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 四年,提举潼川府路常平(同上书食货五三之一八)。 六年,提举荆湖北路常平(同上书食货二○之一四)。 卒于成都路转运使任。 有《覆瓿集》二十卷(《莆阳比事》卷三),已佚。 《莆阳文献列传》卷二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
郑獬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情况介绍: 1.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郑獬,字毅夫,号云谷。他出生于北宋时期,安州安陆人。少时即显露出不凡的才华,辞章工整,被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状元及第。 - 政治生涯:郑獬从政早期曾历任多种官职,包括陈州通判、著作佐郎、三司度支判官等。在宋英宗时期,他请求改革永昭陵和广开言路,推荐贤良,后出知荆南府。宋神宗继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