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之,原名燕肃,宋代诗人,生于公元961,卒于公元1040
宋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
登进士第。
为寇准所知。
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
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
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
喜为诗。
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
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
官至礼部侍郎。
生卒年:961-1040
穆之,原名燕肃,宋代诗人,生于公元961,卒于公元1040
宋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
登进士第。
为寇准所知。
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
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
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
喜为诗。
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
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
官至礼部侍郎。
生卒年:961-1040
《句·南昌襦裤歌将洽,西掖丝纶演未迟》是宋代燕肃所作的诗句。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场景,即在南昌地区,民众穿着襦裤(一种短衣和长裤相结合的服饰)进行社交活动;而在西掖(指宫廷内或高级官员办公的地方),则有人在忙于处理政务,没有闲暇时间参与这些娱乐活动。 诗中的“南昌襦裤歌将洽,西掖丝纶演未迟”表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南昌地区,人们身着襦裤,享受着歌舞升平的欢乐氛围
注释: 王宣古楼阁,习郁旧池塘。 王宣古,即王宣子,名士,字子羽,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人。曾于邺城西高平津筑“宣子堂”以居。 习郁:沉郁;深密。 两句意为:王宣子古楼阁,习郁旧池塘。 赏析: 首句点出题中的“其三”。王宣古,即王宣子,名士,字子羽,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人。曾于邺城西高平津筑“宣子堂”以居。王宣子是汉末著名的清议领袖,因与宦官曹节、曹腾争权而被杀,故有此诗。 全诗共五句
【注释】鬓边:指两鬓头发。今日白:指人已老,头发变白。腰下几时黄:指人已老,腰部的肥肉也消退了。 【赏析】诗人以白发、腰肥作为衰老的标志,用“白”和“黄”两个鲜明的色彩,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年迈多病,憔悴不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
剑阁 【注释】 1. 秋峰:秋天的山峰。积霭昏:指云雾密布,看不清山峰的轮廓。 2. 关城:指剑阁附近的关隘。遥向望中分:远望着关城,就像在山外分开一样。 3. 触新:触摸到新的。百堵:一百个墙头。连青嶂:连绵起伏的青色山峰。 4. 依旧:仍旧。白云:这里指白云堆叠的山峰。 5. 松桧影:指松树和柏树的影子。岩寺:指山中的寺院。出:映照出来。 6. 管弦声:古乐器声音。涧声:山涧的流水声音。闻
【注释】 僻居:隐居。 茅茨(máo cí):草屋。 城市远:远离城市的喧嚣。 草径接鱼村:小路上长满了花草,可以听到鱼儿在水里游动的声音。 白日:阳光明媚的日子,指白天。 客:客人。 青山:远处的青山。 门:指家门。 药炉留火暖:药炉上还保留着一星微弱的火苗,表示有人正在熬药。 花坞(wù):花丛。 带烟:烟雾缭绕。 冥心:冥思苦想,专心致志地思考。 傍酒樽(páng jiǔ zūn)
诗句:陆羽泉边倚瘦筇,参差台殿映疏松。 译文:在陆羽泉的旁边倚着一根纤细的竹竿,参差错落的建筑映衬着疏朗的松树。 注释:陆羽泉边——指在陆羽泉旁。倚瘦筇——靠着细长而修长的竹竿。瘦筇是古代一种用竹子做的手杖,用来支撑身体或支撑行走。参差台殿——指错落有致的台殿建筑。台殿,古代的一种建筑物,多用于皇宫、寺院等地方,用以供人休息或举行仪式。疏松——形容松树的枝叶茂盛,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宋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 登进士第。 为寇准所知。 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 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 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 喜为诗。 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 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 官至礼部侍郎。 生卒年
萧介父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中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深厚的人文情感。下面将从生平背景、诗歌特点以及代表作品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名字与生平:关于萧介父的具体名字不详,但据资料显示其生活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 文学活动:萧介父曾与孙惟信共同参与《载雪录》的编撰,并在其中留下了诸多精彩的诗篇。 2. 诗歌特点 - 自然描写:萧介父的诗作中经常描绘自然的景观
萧元宗是宋代的诗人。萧元宗,字希圣,扬州(今属江苏)人,与祖父无择同时代,活跃于北宋时期。 萧元宗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他的作品在宋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被后人传颂不衰。萧元宗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理解
宋杭州人,字肇明。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徽宗崇宁间历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给事中。 无学术,士子有用《史记》、《汉书》语,辄黜之。 尝请罢史学,哲宗斥为俗佞。 政和三年,迁门下侍郎,寻知应天府。 始终谄附蔡京,至举家为京讳,有误及辄加笞责,己误及则自批其颊。 钦宗靖康初,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又坐事责徽州居住。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