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业,原名苏简,宋代诗人,卒于公元1166
苏简单介绍为宋代诗人,字伯业,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居于婺州(今浙江金华)。他是苏辙的孙、苏迟之子。
苏简凭借祖父的恩荫任承务郎,在宣和中,他曾任郑州司法参军、华州钱监、京兆府曹。苏简的家族成员包括他的祖父苏辙和父亲苏迟。苏简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多个官职,如郑州司法参军、华州钱监以及京兆府曹等。
伯业,原名苏简,宋代诗人,卒于公元1166
苏简单介绍为宋代诗人,字伯业,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居于婺州(今浙江金华)。他是苏辙的孙、苏迟之子。
苏简凭借祖父的恩荫任承务郎,在宣和中,他曾任郑州司法参军、华州钱监、京兆府曹。苏简的家族成员包括他的祖父苏辙和父亲苏迟。苏简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多个官职,如郑州司法参军、华州钱监以及京兆府曹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赋雪梨寄二孙》。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首联: 诗句: 梨乃北方来,东阳有遗种。 译文: 梨是从北方来的,那里有种子遗留下来。 颔联: 诗句: 开花如雪洁,结实论斤重。 译文: 梨的花如同洁白的雪花一样纯净美丽,它的果实又重又大,论斤出售。 颈联: 诗句: 似闻风霜来,采摘不旋踵。 译文: 似乎可以听到风霜已经来临,于是急忙采摘起来。 尾联:
注释: 同诸孙赋冰箸 雪堆屋背已崔巍,沟瓦垂冰冻不摧。 乳石骈罗疑在谷,遗簪璀璨俨成堆。 冱寒侵被怜衰老,咀嚼鸣牙忆尚孩。 自是中原验时令,江南春候亦难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雪堆屋背已崔巍,沟瓦垂冰冻不摧”,描绘了大雪覆盖屋顶的景象,雪花堆积如山,屋脊上的积雪显得格外高耸,而房檐下的积雪却依然坚固
诗句释义 1 小小根栽出近□,□□繁实傲秋天。 - 这句诗描述的是金橘的种植过程和外观特征。"小小的根栽"指的是小金橘的种植,"近□"可能是形容金橘树的形状或特点。"□□繁实"指金橘果实繁多且饱满。"傲秋天"表达了金橘在秋天成熟后,其果实显得特别饱满、生机盎然的样子。 2. 恍如列宿挂庭树,几误饥儿逐弹圆。 -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金橘的美丽景象。"列宿"比喻天空中星星的排列
次韵张正民游智者寺 养拙何所诣,白昼门常关。 剥啄有好怀,绕郭横秋山。 佛庐占山麓,清净非人间。 曳杖得晤语,幽寻为怡颜。 三峰耸而秀,群巘抱以环。 寺同乔木古,僧与白云闲。 一鸟不复鸣,流泉自潺湲。 山林足胜践,世路羊肠艰。 注释: 1. 养拙何所诣:指隐居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2. 白昼门常关:白天的寺庙大门经常关闭,表示清修或不问世事。 3. 剥啄有好怀:敲门时心情愉悦,好意来拜访
次韵徐惇济久不食肉 举家食肉迹虽陈,端有寒儒继后尘。 杜老长镵聊卒岁,颜生陋巷不逢辰。 啖毡窃喜全高节,食肉从来鄙要津。 扪腹只应多愧负,天教吾党合清贫。 注释: 次韵徐惇济久不食肉:这是作者对徐惇济的诗的回应,表达了自己对不吃肉的看法。 举家食肉迹虽陈:尽管家里经常吃肉,但这种奢侈的行为并不值得炫耀。 端有寒儒继后尘:这里指的是那些像杜甫一样,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放弃读书的寒门子弟。
岁尽意不尽,日长愁更长。 将士介生虮,黔黎疻复疮。 抚膺念江夏,掩面向山阳。 大隐未高枕,巨鳌仍望洋。 旧闻死可祷,或以酒自戕。 废卷三太息,抚时徒感伤。 译文: 岁月流逝而心意难以满足,日头升得越高,我的忧愁也就越深。 将士们生了虱子,百姓们又病了疮。 心中哀痛,想起江水之滨的故乡;眼中含泪,望着山阳的家乡。 隐居深山的人还未找到高枕安眠的方法,巨鲸还仰望着大海。
访涌泉吴文叟隐居 水绕庭除屋近山,居人六月自清寒。 平时不起轩裳念,此去真输岩穴安。 书富五车成活计,樽开千日慰艰难。 径谋百亩从君隐,凭藉林泉寄一箪。 注释: 1. 访涌泉吴文叟隐居:拜访涌泉吴文叟的隐居之地。 2. 水绕庭除屋近山:庭院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流水,房屋靠近青山。 3. 居人六月自清寒: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有清凉之感。 4. 平时不起轩裳念:平时没有升官发财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