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江西吉水人,字汝厉,号东塘。
正德三年进士。
授绍兴府推官。
嘉靖中累官刑部尚书,改兵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安南内乱,朝议用兵,伯温奉命南征,年余不发一矢,终于和平解决。
加太子太保。
在兵部多所兴革,为近侍所怨。
后以鞑靼兵深入内地,削籍,后追谥襄懋。
有《毛襄懋集》、《东塘集》。
生卒年:1482-1545
明江西吉水人,字汝厉,号东塘。
正德三年进士。
授绍兴府推官。
嘉靖中累官刑部尚书,改兵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安南内乱,朝议用兵,伯温奉命南征,年余不发一矢,终于和平解决。
加太子太保。
在兵部多所兴革,为近侍所怨。
后以鞑靼兵深入内地,削籍,后追谥襄懋。
有《毛襄懋集》、《东塘集》。
生卒年:1482-1545
【注释】 ①简读:粗略阅读。阳春句:指唐初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中“烟花”即指江上景色。 ②荆、衡:均指南方地区,这里代指楚地。杳杳:渺茫遥远的样子。乾坤:天地。江汉:指长江和汉水。 ③直北长安:指京城长安所在方向。重回首:再三回顾。 ④楚天:指楚地的天空。燕月:指燕子南飞时的月亮,常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感时诗
扁舟昨向城西泊,缥缈飞楼表黄鹤。 仙踪杳杳不可寻,万里清风振寥廓。 滨江石壁本天凿,内方大别相联络。 春涛带雨溅渔矶,秋月摇波明佛阁。 纵观八极展眉峰,朗吟一曲谐商宫。 烟开芳树鹦洲出,云没飞甍鸟道通。 高明岂在壮形胜,虚旷时复观民风。 长衢花柳走稚子,破屋蓬蒿坐老翁。 今古登临总英彦,东西南北平分半。 江湖廊庙感希文,莼菜鲈鱼思张翰。 凤山先生天下豪,平生仰止今方见。 青天白日照丹心
邻霄台和丁近斋 【注释】: 1. 殊方:指异乡。 2. 高阁同登:指作者与友人在高处共同攀登,登高望远,以抒壮志豪情。 3. 遏日:指太阳被遮挡。 4. 霾云古树:指云雾笼罩下的古树。 5. 沙村:指沙滩上的村庄。 6. 海岸:指海边的陆地。 7. 买舶来:指购买外国船只。 8. 虚亭:指空荡荡的亭子。 9. 断碑危碣:指破损的石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丁近斋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考查学生古典诗歌积累、理解能力的重要考点。解答时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意思,并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注意通假字的写法,如“雁”通“燕”即燕子;“捣衣”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风俗活动。本题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如“汀”“洲”“星河”等。 故答案为:译文: 秋夜江风疾吹,楼船在月下明光照耀下缓缓行来。 江边沙洲散落渔火
【注释】 虞山:山名,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三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也是吉祥、美好的象征。生非偶:指凤凰不是偶然出现的。苞文众所惊:形容其文采华美,众人皆为之惊叹不已。远从丹穴出:指凤凰从深红色的洞穴中飞出。阿巢鸣:在树上筑巢,发出叫声。日月回毛羽:太阳月亮的光芒照耀着它的羽毛,使羽毛闪闪发光。云霄列弟兄:指它和云霄中的兄弟鸟儿一起飞翔。虞山高嵽嵲(jí):虞山高峻雄伟。不朽太丘名
扁舟昨向城西泊,缥缈飞楼表黄鹤②。 仙踪杳杳不可寻,万里清风振寥廓。 滨江石壁本天凿,内方大别相联络③。 春涛带雨溅渔矶④,秋月摇波明佛阁⑤。 纵观八极展眉峰,朗吟一曲谐商宫⑥。 烟开芳树鹦洲出⑦,云没飞甍鸟道通⑧。 高明岂在壮形胜⑨,虚旷时复观民风。 长衢花柳走稚子⑩,破屋蓬蒿坐老翁。 今古登临总英彦,东西南北平分半。 江湖廊庙感希文⑾,莼菜鲈鱼思张翰⑿。 凤山先生天下豪⒀,平生仰止今方见⒁。
明江西吉水人,字汝厉,号东塘。 正德三年进士。 授绍兴府推官。 嘉靖中累官刑部尚书,改兵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安南内乱,朝议用兵,伯温奉命南征,年余不发一矢,终于和平解决。 加太子太保。 在兵部多所兴革,为近侍所怨。 后以鞑靼兵深入内地,削籍,后追谥襄懋。 有《毛襄懋集》、《东塘集》。 生卒年
明陕西华州人,字允宁,号槐野。 嘉靖十四年进士。 历修撰、谕德,官南京国子祭酒,以省母归。 适关中地震遇难。 自负经世才,谙知九边要害,识文墨,不得少效于世。 扼腕时事,好使酒谩骂。 诗文效法李梦阳,有《槐野存笥稿》。 生卒年
王元俸是明代的诗人。 字尔玉,号石虚,生于明朝,卒于何时不详。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明代。王元俸的诗作以《秋怀》系列为代表,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明江西吉水人,字汝厉,号东塘。 正德三年进士。 授绍兴府推官。 嘉靖中累官刑部尚书,改兵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安南内乱,朝议用兵,伯温奉命南征,年余不发一矢,终于和平解决。 加太子太保。 在兵部多所兴革,为近侍所怨。 后以鞑靼兵深入内地,削籍,后追谥襄懋。 有《毛襄懋集》、《东塘集》。 生卒年
吴琏,字美中。 南海人。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进士。 授直隶含山知县。 值年荒,多方赈救,作粥糜以饷流移,前后所活盈万。 政暇,授生徒以《周易》。 逾年,以忧去任。 起后知进贤县,以守正不合,引疾归。 卒年八十馀。 著有《竹庐诗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吴琏诗,以嘉靖九年南海吴氏家刊本《竹庐诗集》为底本。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