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五娘,潮州人。
明神宗万历间才女。
善诗。
生平坎坷,尝被逮系。
有《读月居诗》一卷。
事见明钱谦益《列朝诗集·闺集第四》、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一〇。
谢五娘诗,存于明钱谦益辑《列朝诗集·闺集第四》共十首,存于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四二共十一首,存于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共十首,剔去重收之作,今存诗二十二首。
生卒年:?-?
谢五娘,潮州人。
明神宗万历间才女。
善诗。
生平坎坷,尝被逮系。
有《读月居诗》一卷。
事见明钱谦益《列朝诗集·闺集第四》、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一〇。
谢五娘诗,存于明钱谦益辑《列朝诗集·闺集第四》共十首,存于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四二共十一首,存于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共十首,剔去重收之作,今存诗二十二首。
生卒年:?-?
【注释】 感怀:诗人触景生情,感慨自己漂泊在外,不能回家的苦衷。碧玉钩:形容帘子的颜色像翡翠一样翠绿。重重深院锁春愁:重重的围墙和庭院把春天的景色都锁住了。天涯行客:指远在天边的游子(或指远离家乡的人)。无归信:没有寄回家的信。花落东风懒下楼:花儿落了,风也无力吹动,我懒得下楼。 译文: 四面的窗帘垂挂着绿色的翡翠,深深的庭院锁住了春天的景色,无法欣赏到春天的美丽。天涯行客没有回家的信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春日偶成 乳燕衔泥春昼长,倚阑无语立斜阳。 桃花红雨梨花雪,相逐东风过粉墙。 注释:春天,燕子在衔泥筑巢;春日漫长,天气晴朗温暖。诗人站在栏杆旁,默默无语,眺望着斜射的日光。桃花如红色的雨点般飘洒,梨花如白色的雪花般纷飞,它们随风追逐着,穿过了粉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一句“乳燕衔泥春昼长”
诗句解读如下: 灞水桥头日正长,梳风沐雨是垂杨。 解析一:灞水桥头日正长,梳风沐雨是垂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灞水桥头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微风吹过,垂柳轻轻摇曳。这里的“梳风”和“沐雨”分别形象地描述了自然景象中的风和雨,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觉。同时,“垂杨”则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对离别的感慨。在古代文化中,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因为它的生长周期与人生的短暂相似。因此
诗句解析 1. 银烛烧残夜漏声 - 银烛:形容蜡烛的光泽像银子一样,通常指蜡烛发出的光亮洁白如银。 - 烧残:蜡烛即将烧完,暗示时间已晚或夜晚将尽。 - 夜漏声:古代计时工具,夜漏即夜晚的滴水计时器,滴答声音可作为时间的标志。 2. 画屏香案影孤清 - 画屏香案:描绘一幅精美的屏风和摆放着香炉、供品的案台,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室,是休息与待客之所。 - 影孤清
【注释】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鹦鹉杯:相传为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名贵金杯。 柏叶:古人以为柏叶有辟邪气之效。 小姑:指新娘。 【赏析】 此诗写于元日,时当春节。首句点明节日。 “春光曙色起新妆”,春光明媚的早晨,曙光初现,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晨图,渲染出一派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景象。“新妆”是新年的装饰,用“妆”字,显得新颖别致;用“曙色”和“新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杨柳词”是题目,也是全诗的线索。第一句写柳树生长在隋堤上婀娜多姿的枝干。第二句写隋炀帝曾骑着玉骢马系在柳树上。第三、四两句抒发诗人自己无力挽住春天的老去,只能把离愁别恨系在酒杯里。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句先以“杨柳”起笔,点出主题,即借柳树来抒发自己的惜春之情。“生长隋堤婀娜枝”,隋堤,即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所修建的汴河上的堤防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杨柳的飘零比喻人的离合悲欢,借物抒怀。诗人通过观察杨花随风飘散、轻拂不定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屡遭贬谪的痛苦和失意之情。 “江北江南路欲迷,回风轻态更依稀。”首句写景,点明杨花飞散的时间和地点。杨花在江北江南四处飞舞,路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那随风轻轻飘荡的姿态更是让人难以辨认。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杨花随风飘舞的状态
【注释】 翠竹:指翠绿的竹子。苍梧:泛指高耸入云的梧桐树。手自栽:亲手栽种,自己动手。芙蓉未秀:芙蓉花尚未盛开,即未开。菊先开:菊花却首先开放了。小轩:小屋子。睡起:醒来。日将午:太阳即将到正午时分。黄叶满庭:庭院中满是黄色的落叶。山雨来:山中的雨来得早。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深秋时节,独居小园,闲适自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翠竹苍梧手自栽”
注释: 近水千条拂画桡,六桥风雨正潇潇。 枝枝叶叶皆离思,添得啼莺更寂寥。 释义: 靠近水面的柳树千条,随风轻拂着船桨,六桥上的风雨正在潇潇细雨中。 每一根柳树枝叶都充满离愁别绪,更增添了啼莺的凄凉,使环境更加寂静。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通过写风雨中的杨柳,抒发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全词以“柳”为线索,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六桥风雨中的杨柳和啼莺。 上阕首句写杨柳依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它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杜鹃鸟、燕子和花瓣的互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 诗句解读: 1. “杜鹃啼血诉春归” - 描述了杜鹃鸟在春末时哀鸣着诉说春天即将结束的场景。这里的“啼血”用来形容杜鹃鸟叫声中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春天的结束。 2. “惊落残花满地飞” - 描绘了春天结束的景象,原本盛开的花因春风而凋零,花瓣纷纷落下,仿佛被风吹散的羽毛。
明大名府浚县人,字少楩,一字子木。 国子监生。 才高,好使酒骂座。 工古文,不喜为八股,故屡试不利。 负才忤知县,被诬杀人,系狱数年。 谢榛为奔走京师诉冤,及知县易人,始获平反。 终以积习难改,落魄卒。 有《蠛蠓集》。 生卒年:?-
刘泰是明代诗人,字世亨,号菊庄。他是浙江海盐人,景泰二年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后因公殉职。 刘泰的诗文成就颇为显著。据《约苏文定泛湖》等作品,可见其能诗善文,工行草书。他的诗歌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清新之作,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诗篇,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深厚功力。刘泰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