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烧残夜漏声,画屏香案影孤清。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诗句解析

  1. 银烛烧残夜漏声
  • 银烛:形容蜡烛的光泽像银子一样,通常指蜡烛发出的光亮洁白如银。
  • 烧残:蜡烛即将烧完,暗示时间已晚或夜晚将尽。
  • 夜漏声:古代计时工具,夜漏即夜晚的滴水计时器,滴答声音可作为时间的标志。
  1. 画屏香案影孤清
  • 画屏香案:描绘一幅精美的屏风和摆放着香炉、供品的案台,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室,是休息与待客之所。
  • 影孤清:指画像中的人物形象孤单而清冷,可能是由于主人不在家,无人欣赏或陪伴。
  1. 一庭春色无人管
  • 一庭:指的是庭院,通常为私人空间,表示诗人所处的私密环境。
  • 春色无人管:意味着春天的美景无人去欣赏或管理,可能因为主人不在或者没有合适的人来欣赏。
  1. 分付梨花伴月明
  • 分付:意为分配、托付之意,此处可以理解为诗人将这一景象或情感寄托给自然界的元素,如梨花。
  • 梨花:常在春天盛开,白色如雪,与月亮相映成趣,象征纯洁和美好。
  • 伴月明:将梨花与明亮的月光联系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译文

夜色渐深,蜡炬的光芒渐渐微弱,只剩下最后几滴光华。在这寂静的时刻,时钟的水漏声轻轻响起,似乎在倒数着什么,又或许是提醒主人归家的时间。室内,那精致的画屏与摆放在一旁的香案,显得格外孤单清冷。庭院中,虽然春意盎然,但无人来欣赏这美景。于是,诗人将心中对春天美景的感慨,以及此刻的孤独感,全都寄托给了窗外的梨花。当月亮升起,月光洒满大地,仿佛是梨花在陪伴着我的思念与期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春夜场景。从“银烛烧残”到“夜漏声”,“画屏香案影孤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体验,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接着,“一庭春色无人管”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绪,而“分付梨花伴月明”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期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意境”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