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江南路欲迷,回风轻态更依稀。
雨晴炀帝宫前见,春晚陶潜门外飞。
惜别有情还傍马,恼人无力故沾衣。
飘零切莫随流水,化作浮萍何处归。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杨柳的飘零比喻人的离合悲欢,借物抒怀。诗人通过观察杨花随风飘散、轻拂不定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屡遭贬谪的痛苦和失意之情。
“江北江南路欲迷,回风轻态更依稀。”首句写景,点明杨花飞散的时间和地点。杨花在江北江南四处飞舞,路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那随风轻轻飘荡的姿态更是让人难以辨认。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杨花随风飘舞的状态,也表现出作者对杨花飞散的惋惜之情。
“雨晴炀帝宫前见,春晚陶潜门外飞。”第二联写景,交代了杨花飘散的具体位置。在雨后初晴的时候,炀帝宫殿前的地面上可以看到飘落的杨花;到了春天暮春时节,陶渊明家门前的柳树下也飞满了杨花。这两句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把杨花飘散的地点写得更加具体,也表达了作者对杨花飘散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惜别有情还傍马,恼人无力故沾衣。”第三联进一步写景抒情。离别时,杨柳的枝条随风摇曳,仿佛也在为离别的人儿送行,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令人感慨万分。然而杨柳却没有力量去阻止自己的飘零,只能沾湿衣裳。这句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杨柳比作有情感的人,既表达了作者对杨柳的同情,也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屡遭贬谪的痛苦和失意之情。
“飘零切莫随流水,化作浮萍何处归。”尾联总结全篇。杨柳虽然能够随风飘零,但它终究是要归于尘土的。因此,不要让自己像杨花一样随流水漂走,否则最终会成为水中的浮萍,无法找到归宿。这句诗中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答案】
译文:
江南江北路上迷蒙不清,回风吹动杨花飘忽不定。
雨过天晴时,炀帝宫殿前可以看到满地飘落的杨花;春暖花开
时,陶渊明家门口也有飞花飘落。
离别时,杨柳枝条随风摇荡,好像也舍不得离去。但杨柳却
无力阻止自己的飘落,只好沾湿了衣衫。
飘零的树木啊,切莫随流水而去,不然就会变成浮萍无处安身。
赏析:
这首诗以扬花飘零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人生失意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