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鸟声中午梦回,篆香重拨已成灰。
东风似恨春归去,吹送杨花入户来。
【注释】
初夏:农历四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啼鸟声中午梦回:鸣叫声中带有清晨梦境的回声。
篆香重拨已成灰:篆香指用篆书写的香料,这里比喻梦中所见。
东风似恨春去:春天去了,像有怨气一样。
吹送杨花入户来:春风把柳絮送到了门前。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初夏时节的所感。首联写梦中景象,颔联写风中杨花,颈联写春归,尾联写春风吹花。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幽雅。
啼鸟声中午梦回,篆香重拨已成灰。
东风似恨春归去,吹送杨花入户来。
【注释】
初夏:农历四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啼鸟声中午梦回:鸣叫声中带有清晨梦境的回声。
篆香重拨已成灰:篆香指用篆书写的香料,这里比喻梦中所见。
东风似恨春去:春天去了,像有怨气一样。
吹送杨花入户来:春风把柳絮送到了门前。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初夏时节的所感。首联写梦中景象,颔联写风中杨花,颈联写春归,尾联写春风吹花。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幽雅。
【注释】 感怀:诗人触景生情,感慨自己漂泊在外,不能回家的苦衷。碧玉钩:形容帘子的颜色像翡翠一样翠绿。重重深院锁春愁:重重的围墙和庭院把春天的景色都锁住了。天涯行客:指远在天边的游子(或指远离家乡的人)。无归信:没有寄回家的信。花落东风懒下楼:花儿落了,风也无力吹动,我懒得下楼。 译文: 四面的窗帘垂挂着绿色的翡翠,深深的庭院锁住了春天的景色,无法欣赏到春天的美丽。天涯行客没有回家的信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春日偶成 乳燕衔泥春昼长,倚阑无语立斜阳。 桃花红雨梨花雪,相逐东风过粉墙。 注释:春天,燕子在衔泥筑巢;春日漫长,天气晴朗温暖。诗人站在栏杆旁,默默无语,眺望着斜射的日光。桃花如红色的雨点般飘洒,梨花如白色的雪花般纷飞,它们随风追逐着,穿过了粉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一句“乳燕衔泥春昼长”
诗句解读如下: 灞水桥头日正长,梳风沐雨是垂杨。 解析一:灞水桥头日正长,梳风沐雨是垂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灞水桥头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微风吹过,垂柳轻轻摇曳。这里的“梳风”和“沐雨”分别形象地描述了自然景象中的风和雨,给人一种静谧、和谐的感觉。同时,“垂杨”则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对离别的感慨。在古代文化中,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因为它的生长周期与人生的短暂相似。因此
诗句解析 1. 银烛烧残夜漏声 - 银烛:形容蜡烛的光泽像银子一样,通常指蜡烛发出的光亮洁白如银。 - 烧残:蜡烛即将烧完,暗示时间已晚或夜晚将尽。 - 夜漏声:古代计时工具,夜漏即夜晚的滴水计时器,滴答声音可作为时间的标志。 2. 画屏香案影孤清 - 画屏香案:描绘一幅精美的屏风和摆放着香炉、供品的案台,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室,是休息与待客之所。 - 影孤清
【注释】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鹦鹉杯:相传为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名贵金杯。 柏叶:古人以为柏叶有辟邪气之效。 小姑:指新娘。 【赏析】 此诗写于元日,时当春节。首句点明节日。 “春光曙色起新妆”,春光明媚的早晨,曙光初现,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晨图,渲染出一派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景象。“新妆”是新年的装饰,用“妆”字,显得新颖别致;用“曙色”和“新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杨柳词”是题目,也是全诗的线索。第一句写柳树生长在隋堤上婀娜多姿的枝干。第二句写隋炀帝曾骑着玉骢马系在柳树上。第三、四两句抒发诗人自己无力挽住春天的老去,只能把离愁别恨系在酒杯里。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句先以“杨柳”起笔,点出主题,即借柳树来抒发自己的惜春之情。“生长隋堤婀娜枝”,隋堤,即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所修建的汴河上的堤防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杨柳的飘零比喻人的离合悲欢,借物抒怀。诗人通过观察杨花随风飘散、轻拂不定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屡遭贬谪的痛苦和失意之情。 “江北江南路欲迷,回风轻态更依稀。”首句写景,点明杨花飞散的时间和地点。杨花在江北江南四处飞舞,路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那随风轻轻飘荡的姿态更是让人难以辨认。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杨花随风飘舞的状态
【注释】 翠竹:指翠绿的竹子。苍梧:泛指高耸入云的梧桐树。手自栽:亲手栽种,自己动手。芙蓉未秀:芙蓉花尚未盛开,即未开。菊先开:菊花却首先开放了。小轩:小屋子。睡起:醒来。日将午:太阳即将到正午时分。黄叶满庭:庭院中满是黄色的落叶。山雨来:山中的雨来得早。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深秋时节,独居小园,闲适自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翠竹苍梧手自栽”
注释: 近水千条拂画桡,六桥风雨正潇潇。 枝枝叶叶皆离思,添得啼莺更寂寥。 释义: 靠近水面的柳树千条,随风轻拂着船桨,六桥上的风雨正在潇潇细雨中。 每一根柳树枝叶都充满离愁别绪,更增添了啼莺的凄凉,使环境更加寂静。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通过写风雨中的杨柳,抒发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全词以“柳”为线索,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六桥风雨中的杨柳和啼莺。 上阕首句写杨柳依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它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杜鹃鸟、燕子和花瓣的互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 诗句解读: 1. “杜鹃啼血诉春归” - 描述了杜鹃鸟在春末时哀鸣着诉说春天即将结束的场景。这里的“啼血”用来形容杜鹃鸟叫声中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春天的结束。 2. “惊落残花满地飞” - 描绘了春天结束的景象,原本盛开的花因春风而凋零,花瓣纷纷落下,仿佛被风吹散的羽毛。
【解析】 此诗首句写院中夏风初起,簟席清凉;次句写雨后初晴,海榴盛开;三句写睡梦惊醒,人已无眠;四句写新蝉鸣叫。全诗描绘了初夏天气的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初夏时节景色的热爱之情。 【答案】 (1)庭院薰风枕簟清——庭院里薰风习习,簟席也显得格外清凉。薰:通“芬”,清香。 (2)海榴初发雨初晴——海榴花刚刚开放,雨也刚停。 (3)香销梦断人无那——香气消散时,梦境也就中断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它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杜鹃鸟、燕子和花瓣的互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 诗句解读: 1. “杜鹃啼血诉春归” - 描述了杜鹃鸟在春末时哀鸣着诉说春天即将结束的场景。这里的“啼血”用来形容杜鹃鸟叫声中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春天的结束。 2. “惊落残花满地飞” - 描绘了春天结束的景象,原本盛开的花因春风而凋零,花瓣纷纷落下,仿佛被风吹散的羽毛。
【解析】 此诗是李白在长安应试落第时所作。第一、二句写他辞别父亲,接受朝廷的第二次征召,赴洛阳参加考试,以期一举成名。第三、四句写他与友人刘子臧相会。“风流钟子”指刘子臧。诗人说他与钟子臧相亲相爱,如鱼得水。“桃花已入刘郎手”,说刘子臧的才学已经得到赏识了,而自己却仍像渔翁一样在河上打捞着,希望再能问津,即希望有人赏识。 【答案】 译文: 我辞别父亲,接受了朝廷的第二次征召,赴洛阳参加考试。
【注释】 翠竹:指翠绿的竹子。苍梧:泛指高耸入云的梧桐树。手自栽:亲手栽种,自己动手。芙蓉未秀:芙蓉花尚未盛开,即未开。菊先开:菊花却首先开放了。小轩:小屋子。睡起:醒来。日将午:太阳即将到正午时分。黄叶满庭:庭院中满是黄色的落叶。山雨来:山中的雨来得早。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深秋时节,独居小园,闲适自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翠竹苍梧手自栽”
诗句解析 1. 银烛烧残夜漏声 - 银烛:形容蜡烛的光泽像银子一样,通常指蜡烛发出的光亮洁白如银。 - 烧残:蜡烛即将烧完,暗示时间已晚或夜晚将尽。 - 夜漏声:古代计时工具,夜漏即夜晚的滴水计时器,滴答声音可作为时间的标志。 2. 画屏香案影孤清 - 画屏香案:描绘一幅精美的屏风和摆放着香炉、供品的案台,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室,是休息与待客之所。 - 影孤清
七夕遇雨 乞巧传杯不暂停,人间天上两关情。 西风吹断牛郎泪,洒落帘前作雨声。 注释: 1. 乞巧传杯不暂停:乞求织女赐予巧女智慧和技能,同时传递美酒,不停止地饮酒。 2. 人间天上两关情:人间和天上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3. 西风吹断牛郎泪:形容秋风的威力强大,能吹断牛郎的泪水。 4. 洒落在帘前作雨声:牛郎的泪水如雨般落下,落在帘子上发出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七夕节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