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中,原名陈正春,清代诗人
陈正春,字汝中,凤山县人。
清乾隆十二年(1747)例贡。
少孤,事母至孝,家仅小康,而乐善好施,倾囊不惜。
族戚里邻急难,极力周恤。
贫乏死丧,代为殡殓,至借贷为之,名动乡闾。
督学使严瑞龙褒以「孝友瑞方」匾额。
年七十馀岁,子孙并列胶庠。
(杨永智撰)
生卒年:?-?
汝中,原名陈正春,清代诗人
陈正春,字汝中,凤山县人。
清乾隆十二年(1747)例贡。
少孤,事母至孝,家仅小康,而乐善好施,倾囊不惜。
族戚里邻急难,极力周恤。
贫乏死丧,代为殡殓,至借贷为之,名动乡闾。
督学使严瑞龙褒以「孝友瑞方」匾额。
年七十馀岁,子孙并列胶庠。
(杨永智撰)
生卒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书院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象与文人心境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谐、心灵平静的向往。每句诗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和美学意涵,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半亩宫墙布席坛,烟光云影绕干阑。 - “半亩宫墙”指的是面积不大的院落或园林,“布席坛”则意味着这里可能设有临时的讲习场所。这里的宫殿般的建筑被烟雾缭绕,云雾环绕着干阑(干栏式木结构),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古朴的气息。 -
【注释】 紫燕珊珊落故轩:燕子落在旧屋的轩窗上。燕子是候鸟,每年秋天南去,春天再来。珊珊,形容燕子飞行的姿态。 讲堂听罢自翩翩:听完课之后,自己就飞舞起来。 双飞未忍留仙去:双飞的燕子不忍心留下仙人而去。 栖僻还宜处士门:栖息在偏僻的地方也适宜隐居的人家门。 秋客重来殷款款:秋天的客人又回来时,殷勤款待。殷,诚恳。 主人惜未解炎炎:主人爱惜他还没有懂得夏天炎热。 巧计输黄雀,饮啄官仓长子孙
【注释】 1. 王家少妇:指王烈女。 2. 义烈殉夫孰与俦:义烈,为正义而死的壮烈行为。 3. 连理愿生交树冢:意为希望死后能与丈夫结为连理枝,埋在交树(一种树木)之旁。 4. 杜鹃泣尽五更秋:杜鹃啼叫到天明时已泣干了一夜的露水。 5. 纲常一系寒金泐,冰雪双清碎玉楼:意指家族伦理和道德规范是坚如寒金一般不可动摇的,而贞洁如冰雪般清白纯洁。 6. 贞烈犹凄风雨泪:指王烈女的忠贞节烈令人感伤
注释: 苍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比那用彩笔描绘的画更美,但主人枯坐在小亭中。微阴笼罩着旄旌,绿风在吹过,斜阳下疏影横斜映照出淡淡月光,花儿好像了解人的心情,频频向客人作揖。鸟儿好像知道主人想读书,想要窥探书页,却不敢轻举妄动。不管春风多么温柔体贴、不让人疲倦,叶落满地还是不能及时打扫。 赏析: 首联“苍翠层层画不如”,写景如画,以画喻山,写出了青山之秀。“主人枯坐小亭虚”,主人孤独而无聊
【诗句注释及赏析】红毛城:指位于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因葡萄牙人在明万历年间曾在此建立据点,故称。 红毛回棹剩孤城:葡萄牙人撤退时,只留下了一座空城。 一隶皇图海宇清:葡萄牙人退出后,这片海域恢复了和平。 映日蜃楼开宿雾,乘风雀舫泛沧瀛:在晨曦中,巨大的水鸟(即“蜃”)在海上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笼罩海面的迷雾,使海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蜃景。 涛翻鹿耳千层碧,波涨鲲身半夜声:海浪翻腾
陈正春,字汝中,凤山县人。 清乾隆十二年(1747)例贡。 少孤,事母至孝,家仅小康,而乐善好施,倾囊不惜。 族戚里邻急难,极力周恤。 贫乏死丧,代为殡殓,至借贷为之,名动乡闾。 督学使严瑞龙褒以「孝友瑞方」匾额。 年七十馀岁,子孙并列胶庠。 (杨永智撰) 生卒年:?-
清浙江秀水人,字方之,一字子方。 同治七年进士。 由翰林出知文县,历兰州府、道等官。 十七年擢新疆巡抚。 与俄争帕米尔边界,与英争强占坎巨提事,皆能折服对方。 后移权陕甘总督,调两广。 卒谥勤肃。 经画边陲逾二十年,颇多善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