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谊,字宜言,南昌(今属江西)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与昆弟并工文章,号称江西三李(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三九、六六)。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官杭州教授(《建炎以来系来要录》卷一七)。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为枢密院计议官(同上书卷四九),累迁工部尚书,以事免,提举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起知庐州(同上书卷一四八),卒于官(《江西通志》卷四九)。
有《南昌先生集》三十卷(清道光《南昌县志》卷二○),已佚。
生卒年:?-?
李谊,字宜言,南昌(今属江西)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与昆弟并工文章,号称江西三李(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三九、六六)。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官杭州教授(《建炎以来系来要录》卷一七)。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为枢密院计议官(同上书卷四九),累迁工部尚书,以事免,提举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起知庐州(同上书卷一四八),卒于官(《江西通志》卷四九)。
有《南昌先生集》三十卷(清道光《南昌县志》卷二○),已佚。
生卒年:?-?
谁知总是一丝纶出自《题钓台》,谁知总是一丝纶的作者是:李谊。 谁知总是一丝纶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知总是一丝纶的释义是:"谁知总是一丝纶"这句话的释义是:谁知道这看似平凡的一根钓鱼线,却承载着钓者无尽的愿望和期待。在这里,“一丝纶”比喻人生中微小的愿望或追求,而“谁知”则表达了这种追求的不易被外界理解和认可。 谁知总是一丝纶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试把二公较名节出自《题钓台》,试把二公较名节的作者是:李谊。 试把二公较名节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试把二公较名节的释义是:试把二公较名节:尝试将这两位名士的名节进行对比。 试把二公较名节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试把二公较名节的拼音读音是:shì bǎ èr gōng jiào míng jié。 试把二公较名节是《题钓台》的第3句。 试把二公较名节的上半句是
严隐桐江不汉臣出自《题钓台》,严隐桐江不汉臣的作者是:李谊。 严隐桐江不汉臣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严隐桐江不汉臣的释义是:严子陵隐居桐江,不仕汉室,意即严子陵不愿做汉朝的臣子。 严隐桐江不汉臣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严隐桐江不汉臣的拼音读音是:yán yǐn tóng jiāng bù hàn chén。 严隐桐江不汉臣是《题钓台》的第2句。 严隐桐江不汉臣的上半句是
姜居渭水为周相出自《题钓台》,姜居渭水为周相的作者是:李谊。 姜居渭水为周相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姜居渭水为周相的释义是:姜居渭水为周相:指姜子牙居住在渭水边,担任周朝的国相。 姜居渭水为周相是宋代诗人李谊的作品,风格是:诗。 姜居渭水为周相的拼音读音是:jiāng jū wèi shuǐ wèi zhōu xiāng。 姜居渭水为周相是《题钓台》的第1句。
【注释】姜居渭水:指姜尚。周相:指辅佐武王灭商的周公旦。严隐桐江:指汉初的严光,隐居桐江。二公:指这两位历史人物。名节:名誉和气节,即节操。一丝纶:一根钓丝。比喻微不足道。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姜尚和严光两位历史人物的节操、名望与实际生活的巨大反差。姜尚辅佐西周开国皇帝周武王灭商,为后世所景仰;而严光则在汉初隐居不仕,以布衣之身自守其志,不为朝廷所用。然而,这二人都曾受到过朝廷重用
李谊,字宜言,南昌(今属江西)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与昆弟并工文章,号称江西三李(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三九、六六)。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官杭州教授(《建炎以来系来要录》卷一七)。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为枢密院计议官(同上书卷四九),累迁工部尚书,以事免,提举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起知庐州(同上书卷一四八),卒于官(《江西通志》卷四九)。
李谊,字宜言,南昌(今属江西)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与昆弟并工文章,号称江西三李(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三九、六六)。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官杭州教授(《建炎以来系来要录》卷一七)。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为枢密院计议官(同上书卷四九),累迁工部尚书,以事免,提举台州崇道观。 十三年,起知庐州(同上书卷一四八),卒于官(《江西通志》卷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