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居渭水为周相,严隐桐江不汉臣。
试把二公较名节,谁知总是一丝纶。
【注释】姜居渭水:指姜尚。周相:指辅佐武王灭商的周公旦。严隐桐江:指汉初的严光,隐居桐江。二公:指这两位历史人物。名节:名誉和气节,即节操。一丝纶:一根钓丝。比喻微不足道。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姜尚和严光两位历史人物的节操、名望与实际生活的巨大反差。姜尚辅佐西周开国皇帝周武王灭商,为后世所景仰;而严光则在汉初隐居不仕,以布衣之身自守其志,不为朝廷所用。然而,这二人都曾受到过朝廷重用,也都有着高洁的节操,但他们的名声和气节却远远不如他们的生活行为。
后两句则是对这种反差现象的讽刺和批判。诗人认为,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过朝廷重用,但都未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反而落得个被世人轻视的下场。因此,诗人感慨地说:“谁知总是一丝纶?”意思是说,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都是如此相似,都被人们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