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璇瑰、甘柤、瑶碧、白木、白柳、视肉、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有女子之国。

有桃山。有虻山。有桂山。有于土山。

有丈夫之国。

有弇州之国,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凤。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有寒荒之国。有二人女祭、女囗。

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

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枝干,青叶,名曰朱木。

有一臂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注释】

  1. 大巫:指巫山。巫山即神女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境内的长江北岸。
  2. 有金之山:指金山。在今四川省奉节县西。
  3. 西南:指巫山东南面的方位。
  4. 大荒:指西方荒野之地。《淮南子·地形训》说:“北方曰幽州,经所谓‘四极废焉,九州绝焉,天之所不覆,地之所不载’者也。”
  5. 中隅:中间部分。《尚书·禹贡》:“厥土惟壤,下田上坟,厥土惟黄作沃。”王逸注:“中为中州,四边皆荒野也。”
  6. 偏句:即偏钩山,在今湖南省衡阳市东面。
  7. 常羊:即恒山,主峰在山西省浑源县北。
    【译文】
    巫山上有一座大巫山。
    巫山东南方有个叫金之山的地方。
    巫山东南方大荒中有一个角落,那里有一座偏钩山和一座恒山。
    【赏析】
    《淮南子·地形训》说:“北冥深千丈,其下水深万仞,不可测也;其上有鱼,名曰鲲,身长数千里。”这是“北冥”一词的出处。此诗所指的大荒,就是《淮南子·地形训》所说的“北冥”。而巫山,则是神话传说中神女居住的地方。
    此诗描写了巫山一带的自然风光。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名山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海拔2038米,以险峻著称,号称“夔门天下雄”,与南岸的白帝城相对,两江夹峙、气势磅礴。古人认为,三峡的门户就是巫山,因此巫山又名巫峡。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首句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巫山所在的位置——大荒之中的西南角。紧接着,作者又点出了巫山所在的具体方位——巫山东南面。接着又描绘了偏钩山、恒山的地理位置。这样,读者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出这幅自然画卷所包含的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