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旛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诗句】
地藏经 · 利益存亡品第七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译文】
复次,大智者长者说:对于那些犯下重罪之人,在他们的死前,如果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为他们进行祈福、祭祀和斋戒,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福报。如果这些行为被中断,那么他们的生命就可能会终结。如果他们在死后继续供奉神灵,那么他们就能够增加自己的功德,从而获得更多的福报。反之,如果他们不尊重神灵,或者没有尽力供养神灵,那么他们的生命就会受到损害。
【注释】
- “复次”: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或解释。
- “如是罪业众生”:指的是那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
- “命终之后”:指人死亡后的状态。
- “眷属骨肉”:指与死者有血缘关系的人。
- “设斋供养”:指为死者举行祭祀和供品,以祈求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
- “志心勤恳”: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和恭敬。
- “忉利天宫”:指天界中的一座宫殿,这里用来象征神仙居住的地方。
- “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形容数量众多,无法计算的人。
- “悉发无量菩提之心”:表示所有人都产生了无尽的修行欲望。
- “大辩长者”:指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
- “作礼而退”:表示长者向神仙行礼后,离开宫殿。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对于死亡后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修行来获得更多的福报和功德。诗中强调了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人们应该珍惜生命,通过修行来获得更好的未来。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一种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尊敬之情,认为神灵的存在对于人类的修行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