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
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诗句: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
译文:
弥勒菩萨听了这些话后,对佛陀说道:“尊敬的世尊!”他接着补充道:“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他接着说:“正如佛所教导的,我将远离这样的邪恶,将持有如来传授的无数亿劫的佛法,这些是积累成的一切无量佛法。在未来的某一世中,如果善良的人们寻求大乘佛法,他们将会有机会直接获得这些经典,并借助其力量进行学习、持有和诵读。我会广泛地向他们讲述这些佛法。尊敬的世尊,在您之后的未来时代,如果有人能够学习和持有这些佛法,并向您阐述它们,那么这一定是弥勒菩萨的神力所建立的成就。”
佛陀听后回应道:“你说得非常正确,亲爱的弟子。”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出自《维摩诘经·嘱累品第十四》中的一则对话。其中,弥勒菩萨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教导帮助世人理解佛法。而佛陀则对此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诗句释义:
-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弥勒菩萨得知了佛陀所说的教诲。
- “白佛言”:弥勒菩萨向佛陀陈述了自己的见解或请求。
- “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弥勒菩萨提出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远离恶行,并将获得佛陀传授的众多无量的佛法。
-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他预见到未来会有需要这些佛法的人。
- “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他承诺会将这些佛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够掌握。
- “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他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理解佛法。
- “为他广说”:他还准备为他们提供广泛的解释。
- “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他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愿望,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能够有人接受并传播这些佛法。
- “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陀回应了他的愿望,认为这将是弥勒菩萨的神力所带来的成就。
译文点评:
这段对话展示了弥勒菩萨对佛法未来可能的传承和发展的积极期望。通过与佛陀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弥勒菩萨不仅具有深厚的智慧,而且对佛教的未来持有坚定的信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佛教教义中的普度众生的理念以及对未来世界的乐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