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

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诗句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译文

佛陀对弥勒菩萨说:“弥勒!我现在将无量无尽的阿僧祇劫所积累的无上正觉佛法委托给你。这样的经典,在佛陀灭亡后的末世时期,你们应当运用神奇的力量,广泛地传播这些教义,使其不会断绝。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未来的世界里,将会有善良的男男女女以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众生,他们渴望获得无上智慧,乐于接受这些重要的教法。如果这些教法没有被听到,他们就失去了获取好处的机会。对于那些愿意学习这些教法的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够真心信仰并乐意接受这些教导,就会像接受甘露一样顶礼膜拜,然后按照众生的需要去领悟和实践所学的教义,为他们讲解这些深奥的道理。弥勒啊,作为菩萨,你应该知道,有两类情况:一是喜好那些繁琐的言辞和装饰性的事情;二是不怕深入的教理并能真实地理解它们。对于第一类人,他们只是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对于第二类人,他们在深入的教理面前毫不畏惧,一旦进入其中就能净化心灵,并且能够虔诚地接受、阅读和诵读这些深奥的经文,就像修行一样。因此,这些人被称为“久修道行”的菩萨。弥勒啊,还有另外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那些新入门的菩萨,他们对深奥的教理感到恐惧和困惑,不敢追随和实践,甚至会诽谤和怀疑这些教理的真实性,并质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这些教理;第二种情况是那些守护和教授这些深奥教理的人,他们不愿接近这些教理的学习者,甚至在其中挑剔和批评这些教理的错误。这两种人都属于自我贬低和破坏自己的行为。弥勒啊,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轻视和侮辱那些刚开始学习这些教理的新入道者,却不给予指导;另一种是即使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教理,仍然喜欢用主观的观点去判断和分析这些教理。

注释

  1. “无上正觉” - 指达到佛教的最高成就和觉悟。
  2. “阿僧祇劫” - 佛教计数法中的一种,表示极长的时间或无数个轮回。
  3. “菩萨” - 佛教术语中的一个角色,代表慈悲和智慧。
  4. “二相” - 指的是菩萨的两个基本特质,一个是好色(即爱好世俗的事务),另一个是不怯深义(即不怕深入研究和理解深奥的教理)。
  5. “新学菩萨” - 指的是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菩萨。
  6. “久修道行” - 指的是长期修行佛法,并已经达到一定境界的菩萨。
  7. “轻慢新学菩萨” - 轻视那些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菩萨。
  8. “久修道行” - 指的是长期修行佛法,并已经达到一定境界的菩萨。
  9. “新学者” - 指的是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
  10. “无生法忍” - 指的是对佛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
  11. “护持” - 指的是支持和帮助别人修行。
  12. “久修道行” - 指的是长期修行佛法,并已经达到一定境界的菩萨。
  13. “新学者” - 指的是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
  14. “无生法忍” - 指的是对佛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