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释提恒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白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王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住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焰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则我身是。’

‘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

译文:

释提恒因在大众中对佛说:“世尊!我虽然从佛陀和文殊师利听闻过千卷经,但从未听说过这样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的经典。如果像我理解佛所表达的意义那样,有众生听到这部经法,信解受持读诵的人,必定能够得到这部经典而不会怀疑,更何况是按照佛所说的修行呢?这个人就是为关闭众生的恶趣打开诸善之门,经常为各位佛所护念;降伏外道,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实践如来所行之迹。世尊!如果有接受、持诵并修行如说的人,我将与我的眷属共同供养他;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如果有这部经的地方,我也会让我的眷族到那里去;对于还没有信仰的人,我会让他生起信仰;对于已经信仰的人,我会为他作护。”

注释:

  1. “尔时,释提恒因”,这里的“尔时”指的是这个时候,“释提恒因”可能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的名字。
  2. “白佛言:‘世尊!”这是释提恒因向佛陀提问的方式,表示他对佛陀非常尊敬。
  3. “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白千经”,这里的“白千经”指的是许多佛教经书,“闻白千经”则是听到这些经书。
  4. “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这里的“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都是形容这部经典的高级属性。
  5.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这里的“解”是理解的意思,“佛所说义趣”是佛陀所传达的教义和意义。
  6. “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这句话说明如果有人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个经法,那么他将会得到这个法门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7. “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这里的“闭众恶趣”是指消除众生的恶习和行为,“开诸善门”是指开启众生的善行和修行之路,“诸佛之所护念”则是佛陀保护和关心他们。
  8. “降伏外学,摧灭魔怨”,这里的“降伏外学”是指使外来的邪知邪见被征服,“摧灭魔怨”是指摧毁一切邪恶的怨恨和冲突。
  9. “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这里的“修治菩提”是指修行菩提心和菩提道,“安处道场”是指居住在道场之中,“履践如来所行之迹”是指在修行和生活的过程中遵循佛陀的行为方式。
  10. “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这里的“世尊”是对佛陀的敬称,”有是经处”是指有这部经存在的地方,”听受法故”是指为了学习佛法而去那个地方听课或学习,”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是指对于那些还没有信仰的人给予信仰,对于那些已经信仰的人给予守护和帮助。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释提恒因向佛陀询问关于《维摩诘经》的经义。佛陀对释提恒因的回答强调了这部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众生的深远影响。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佛陀对这部经典的高度赞扬和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佛陀对于信徒的态度和期望,即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部经典,才能得到佛陀的保护和指导,从而获得真正的修行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