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释提恒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白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王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住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焰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则我身是。’
‘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诗句释义:
- 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如是”意为“像这样”,“天帝”即“释迦牟尼佛”,此处表示对佛陀的敬辞。
- “当知此要”意为“应当知道这些要点”,“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中的“第一”表示最为重要或最高,“无比”意味着无法比拟。
- “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中的“是故”表示因此,“以法之供养”指以佛法作为供养的方式,“供养于佛”表示向佛陀提供供养。
译文:
像这样,释迦牟尼佛!应当理解这些要点,佛法作为供养是最尊贵和最重要的,无可比拟。因此,释迦牟尼佛应当以佛法作为供养,供奉给佛陀。
关键词注释:
- 维摩诘经:这是一部佛教经典,由古印度僧人维摩诘所著,讲述了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们在维摩精舍的故事。
- 法供养品:指的是这部经典的一个部分,专门讨论了以佛法进行供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 天帝: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被称为“如来”,而他的弟子们则被尊称为“菩萨”。这里的“天帝”是指对佛陀的敬称。
- 要(yào):这里的意思是要点、关键所在。
- 以法供养:以佛法作为供养的方式,即用佛法的智慧和教诲来供养他人。
- 诸供养:指所有形式的供养,包括物质、精神、服务等。
- 上为最:最为重要或最尊贵。
- 第一无比:无可比拟,最优秀。
- 故:因此,所以。
- 以法之供养:以佛法的智慧和教诲作为供养。
- 供养于佛:供奉给佛陀。
赏析: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佛法作为供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它强调佛法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智慧和教诲,能够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和修行。诗中提到,以佛法作为供养是最尊贵和最重要的,这种供养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够帮助他们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觉悟。因此,释迦牟尼佛应当通过佛法来供奉给他人,让他们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这不仅是对佛陀的敬仰,也是对佛法价值的肯定和尊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佛法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