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态、思想倾向以及所表现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修辞特点和表现手法。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如某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等。最后,考生还要关注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诗句内容作答。
“衣敝缊袍”的意思是穿着破旧的棉袍子;“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的意思是和穿着狐貉裘的人站着却不觉得羞耻;“其由也与”意思是这大概是仲由吧?“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意思是(我)不妒忌不贪求,为什么不可以修养自己?译文:孔子说:“穿着破烂衣服而与穿狐貉裘的人站在一处却不觉得羞耻,大概是仲由吧?”孔子说:“(人)不应该嫉妒,不应该贪求,为什么不可以修养自己?”
【答案】
译文:孔子说:“穿着破烂衣服而与穿狐貉裘的人站在一处却不觉得羞耻,大概是仲由吧?”孔子说:“(人)不应该嫉妒,不应该贪求,为什么不可以修养自己?”赏析: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具有谦让、不骄不躁的品质。他提倡人们做到“毋意于勿,毋必于一,毋固于一”(《论语·述而》)。他认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上)。因此,在孔子看来,一个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不屑于嫉妒他人而追求物质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