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四章:

  1. 子曰:“法语之言,能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 孔子说:“正确的言论,难道不能听从吗?改正错误是可贵的。委婉悦耳的话语,难道不令人愉快吗?分析其中的道理才是重要的。只喜欢听而不去分析,只是一味地顺从不去改正,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赏析】
    本段主要讲述“君子”应具有的三种态度:一是对于正确的意见要坚决听从并加以改正;二是对于婉转而悦耳的话,要善于分析其含义,而不只是盲目地欣赏;三是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孔子强调了“法言”、“法行”的重要性。他认为正确的言语和行为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准则,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就应该坚决地去执行,而不是随意更改。这里的“法言”可以理解为正确的言论,“法行”则是指正确的行动。只有坚持正确的原则,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得到保证。
    孔子认为对于委婉悦耳的话,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其中的奥义中去。这种话虽然听起来很悦耳,但如果我们只是听而不思考,不去分析其中的含义,那么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从中找到真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享受。
    孔子还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改进的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本段内容主要阐述了“君子”应有的三种态度:一是对于正确的言辞要坚决听从并加以改正;二是对于婉转而悦耳的话要善于分析其含义;三是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时刻保持反省的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在做人做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