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注释:

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四十岁、五十岁没有名声也没有成就,这样的人也不值得敬畏了。”

2.子曰:“后生可畏”:孔子认为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

3.焉知:怎么知道。

4.来者之不如今也:后来的人不会比现在的人强。

5.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年纪在四十岁、五十岁时没有什么名气。

6.斯亦不足畏也已:这样的人也不值得敬畏了。

赏析:

这首诗出自《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三章。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看法。他认为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因为他们有潜力和可能性。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年纪大而忽视年轻人,因为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的价值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成就。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年轻人的鼓励和期待。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孔子还提出了对年长者的担忧。他认为年长的人如果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或名声,就不应该过分自信或自负,因为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年长者的经验智慧,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这首诗反映了孔子对年轻人和年长者的复杂看法。他认为年轻人有潜力和可能性,应该被鼓励和支持;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关注年长者的情况,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生活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