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很远吗?我只要仁,这仁就来了。”
译文:
仁,难道很远吗?我只要仁,这仁就来了。
注释:
- 子曰:这是孔子的说话方式。“子曰”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对某人所说内容的直接引述或引用。
- 远:这里是指距离、空间上的距离。
- 哉:是疑问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的语气。
- 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追求和实践仁的境界的思想。”我欲仁”表示了作者对于仁的渴望和追求,”斯仁至矣”则表达了一旦实现了这种追求,就会达到仁的境界。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实践性。儒家认为,道德的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仁的目标。这里的“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强调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准则。而“我欲仁,斯仁至矣”则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即只有内心有追求,才能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