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诗句解析:

“管仲之器小哉!” —— 孔子评价管仲,认为他的器量狭小。
“或曰:‘管仲俭乎?’” —— 有人质疑管仲是否节俭。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 孔子回答,管仲家中有三个女乐,公务时不去娱乐,如何能说节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 然后提问管仲是否知道礼仪。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 孔子继续解释,邦国君主树立了大门上的装饰,管仲也有同样的装饰;邦国君王为两国君主的友好关系设置酒宴,有放置酒杯的矮台,管仲也有同样的安排。如果管仲不知道这些礼仪,又怎么能说是懂得礼仪的人呢?

译文:
论语 · 八佾篇 · 第二十二章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是小啊!”有人则问:“管仲是不是很节俭呢?”孔子回答道:“管仲家中设有三个女乐师,公务时不去享受这些乐趣,怎能说是节俭?‘那么管仲懂得礼节吗?’孔子回答说:‘邦国君王在门外树立装饰,管仲家也同样这样做;邦国君王在两国君主之间举行宴会,有放酒杯的矮台,管仲家也是如此。如果是这样,那么管仲怎么会不懂礼节呢?”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孔子与弟子讨论管仲的问题的对话。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揭示了儒家对礼的重视。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礼制的一些基本内容,如邦国之礼和君臣之间的关系等。同时,也反映出孔子对于个人修养与行为规范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