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诗句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哀公问道:“什么措施能让百姓服从?”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纠正不正的官员,那么百姓就会服从;如果提拔了那些不正直的人,又去纠正正直的人,那么百姓就不会服从。”

关键词及注释

  • 哀公:春秋时鲁国君主。
  • 何为则民服?何为:什么。则为:能够做到。服:服从。
  •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 举直:选拔正直之人为官。错:纠正。诸:之于。枉:不正。
  • 则:导致、造成。民服:百姓服从。
  • 孔子对曰:孔子回答说。
  • 何为则民服?:询问什么样的治理措施能让百姓服从。
  • 孔子对曰:孔子回答说。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指正确对待正直者(“举”)和不正之人(“错”)的问题。
  •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指错误地处理正直者和不正之人(“错”)的关系。

赏析

此诗出自《论语》中的《为政篇·第十九章》。孔子在此篇中提出了一个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公正用人。他指出,如果能够正确区分和使用人才,让正直之士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地位,而对于那些败坏道德、滥用职权的不正之辈进行适当的调整,那么民众就会自然而然地顺从。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品质和法治相结合的思想,认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于选拔和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依靠权力和刑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