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事情能否知道呢?”孔子说:“殷朝沿袭夏的礼,改变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殷的礼,改变和减少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将来有人继承周朝的话,虽然经过了一百代,也可以知道了。”
译文:
子张问道:“后代十世以后的事情,能够知晓吗?”孔子说:“商朝沿袭了夏朝的礼制,改变、增加的部分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了商朝的礼制,改变、减少的部分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将来有人接续周朝,即使过了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注释:
- 子张:孔子的学生之一,名颛孙师,字子张。
- 十世:指十个世代。
- 可:能够。
- 损益:增减,修改。
赏析:
这是《论语·为政篇·第二十三章》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他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的礼制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不同,人们就能够了解各个朝代的历史发展轨迹,从而预测未来的情况。
这种观点体现了孔子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理解。他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而要真正理解历史,就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各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研究的价值,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