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跟着您从子敖那里学来的那些东西,只是吃吃喝喝而已。我没想到你学了古代的学问却只懂得这些。”
注释:
-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待考),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孔子死后,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成为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后世尊称“亚圣”。他的学说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世称“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言行著述被其弟子整理编成《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和生平事迹。
- 乐正:乐官之长,负责乐事。《礼记·乐记》:“故钟鼓管钥,羽籥干戚,谓之乐;乐者宜春,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
- 子敖:人名,春秋时鲁国的大夫,以贤良著称。
- 徒餔啜:指吃饭,这里泛指学习。
- 不意:没想到,未曾料到。
赏析:
此诗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对乐正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一种批评和劝诫。孟子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的理解,认为学问不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是为了修身养性和明理识道。他批评乐正子只是满足于吃喝玩乐而不去学习古人的学问,认为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孟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深刻见解。他认为学问是人生的大事,应该认真对待,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享乐。同时,他也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