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说:“孔子不会对已经达到极致的事物过分追求。”
注释:
-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轲(kē),字子舆(yú)。他是鲁国邹邑(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他的思想与孔子(孔丘、孔孟)有密切联系,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和主要学生之一。
- 仲尼:即孔子,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不为已甚者:意为不做过头的事情,指不超越事物的限度。
赏析:
此诗表达了孟子对于孔子思想的高度赞扬。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导强调中庸之道,提倡道德的适度和平衡。孟子通过这段话强调,尽管孔子在其一生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孔子并未因此走向极端。这表明孔子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力求恰到好处,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行为。
孟子在这里使用“不为已甚者”来概括孔子的人生哲学和教育方法,意在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过分追求完美,也不过分忽视细节。这种态度有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体现了孟子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