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说:“孔子不会对已经达到极致的事物过分追求。”

注释:

  •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轲(kē),字子舆(yú)。他是鲁国邹邑(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他的思想与孔子(孔丘、孔孟)有密切联系,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和主要学生之一。
  • 仲尼:即孔子,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不为已甚者:意为不做过头的事情,指不超越事物的限度。

赏析:
此诗表达了孟子对于孔子思想的高度赞扬。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导强调中庸之道,提倡道德的适度和平衡。孟子通过这段话强调,尽管孔子在其一生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孔子并未因此走向极端。这表明孔子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力求恰到好处,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行为。

孟子在这里使用“不为已甚者”来概括孔子的人生哲学和教育方法,意在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过分追求完美,也不过分忽视细节。这种态度有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体现了孟子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