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
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
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
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梨勒叉及举利
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为有几阿(少/免)名舍梨沙婆
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
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
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火焰几阿(少/免)风阿(少/免)复几根根几阿(少/免)毛孔眉毛几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
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的“楞伽”指的是《大乘起信论》或类似的经典。这里,“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被译为“大乘起信论”。《起信论》是佛教中关于“一心开悟”的讨论,其中涉及了如何理解佛性、如何修行以达到解脱等核心教义。这里的“象马诸禽兽”,指代世间万物,包括动物和人类。它们在佛教中被认为具有佛性,因为所有的生命体都拥有超越生死的本性。

“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意味着通过比喻和实际行动来达到悉檀(即究竟之智,即佛陀的教法)。这里的“悉檀”是佛教术语,意指佛陀所传授的完整佛法。

注释:此句出自《起信论·观行品》,讲述了如何以实际行动去理解并实践佛法的过程。

诗句翻译:“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译文:象马和其他动物,它们是如何捕捉猎物的?通过比喻和实际行动来达到悉檀(最终的智慧)和进行修行。

赏析:此句强调了理论学习与实践修行之间的联系。在佛教中,直接从佛陀那里获得完整的佛法(悉檀),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行为(作所作),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这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起信论》中探讨的核心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