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

冬,杞伯姬来求妇。其言来求妇何?兄弟辞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僖公三十二年

春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郑伯接卒。

卫人侵狄。

秋,卫人及狄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僖公三十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曷为夷狄之?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殽之嶔岩,是文王之所辟风雨者也,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弦高者,郑商也,遇之殽,矫以郑伯之命而犒师焉,或曰往矣,或曰反矣。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其言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称人亦微者也。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亲之。襄公亲之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君在乎殡而用师危,不得葬也。诈战不日,此何以日?尽也。

诗句:“秋七月。冬,杞伯姬来求妇。其言来求妇何?兄弟辞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译文:

秋天的七月,冬季来临,杞国的伯姬前来请求婚姻。她所说的来求妇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这是为了寻求兄弟的妻子吗?又为什么说是寻找嫂子呢?

注释:

  • 杞伯姬: 杞国的一位贵族女子。
  • 求妇: 在古代汉语中,”求妇”指的是为儿子或侄子物色媳妇。
  • 兄弟辞: 这里可能指因为年龄差距,需要通过哥哥或姐姐的婚姻来安排。
  • 有姑之辞: 这里的”姑”指的是伯姬的母亲,即伯姬的母亲作为长辈提出这一要求,显得合情合理。

赏析:

这段文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习俗和家族观念。通过描述伯姬为杞国的儿子寻找媳妇的过程,反映出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中家族与亲情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