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着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着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诗句: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
译文:音乐是心灵活动的体现,声音则是音乐形象的展现。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 乐记第十九:此为《礼记》中的一部分,讨论音乐与道德的关系。
- 先鼓以警戒:通过敲击战鼓来警示士兵,比喻用音乐来提醒人们注意秩序和规范。
- 三步以见方:形容走路时的稳健,比喻音乐的节奏和步伐要和谐统一。
- 君子动其本,乐其象:君子应该关注音乐的本质,体会音乐的意境。
- 备举其道,不私其欲:全面理解音乐的意义,而不是只追求个人欲望。
- 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这里描述了古代天子使用的战车和旗帜,以及赠送给诸侯的礼物。
- 乐亦乐其所自生:音乐也是因为它自身的起源和意义而存在。
- 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强调礼乐能够融合天地的情感和神明的德行,使上下神祇得以显现并凝聚在天地之中。
- 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欣合,阴阳相得:大人使用礼乐时,天地将会相互协调,阴阳之气自然和谐。
《乐记第十九》不仅讲述了音乐与道德、礼节的关系,还强调了音乐和礼制在维系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段经典的逐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及其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