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如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评价与欣赏。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同时,要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注意分析诗中的景物以及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等。

“三王德弥薄”,三王指的是夏禹、商汤、周武王三位古代圣明君王,这里用“德”指代他们的政治措施,表明这些君王治国方法简单粗糙,治民不严,导致国家政治混乱。“惟后用肉刑”,“后”是后人的意思,“肉刑”是指将受刑罚的人的肢体截断或刺伤,使其残废的刑罚。“惟后用肉刑”是说:在后来的封建王朝,只有采用严酷的肉刑。“肉刑”是残酷的刑罚,是古代刑法中最轻的一种惩罚方式,它使犯人身体受到摧残而丧失劳动力,成为终身残疾的人。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太苍是汉代的首都长安,这里指长安城,太苍就是长安城的意思。“就递”指送交官府处理。“长安城”指京城长安,这里指汉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苍县的官员犯了罪,就送到京城长安去处理了。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这两句是说:我非常遗憾,自己没有儿女,现在处境艰难,孤苦伶仃。“茕茕”指孤独的样子,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小儿子悲痛地对父亲说:“父亲的血是不可以再生的。”这里的“小女”是指小儿子。小儿子非常痛恨父亲的死,认为父亲的死是不能复生的。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小儿子决定上书给皇帝,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思古歌鸡鸣”中的“思”字表达了小儿子思念的心情。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意思是:忧伤的心像被风吹折断一样破裂,早晨的风把心中的哀痛声音吹得飞扬起来。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汉武帝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君主,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圣汉孝文帝”指的是汉武帝刘彻。“恻然感至情”中的“恻然”表示悲伤的样子。“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百男即百个孩子,“愦愦”意为烦闷,这里指百男烦闷不安的样子;“缇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女子,因替仇家守丧而卖身为奴,后改嫁到陈国当奴隶,她主动请求带儿子入宫为皇帝看守监狱,并上书请皇帝赦免她的儿子,皇帝深受感动,特赦其罪,释放了她。

【答案】

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不如一缇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