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

注释: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它以“离”和“骚”两字作为篇名,意思是“别离”和“忧愁”。全诗共有372句,2400余字。此诗是屈原在流放途中写下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精神和至死不悔的爱国热忱。

  1. 发纷纷兮寘渠:发纷纷,头发蓬松的样子。寘渠,置之。
  2. 骨籍籍兮亡居:骨,指骨头。籍籍,这里作动词,形容头发蓬松,乱蓬蓬地散开。亡居,没有安身之处。
  3. 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母,母亲;妻,妻子。死,表示极端的意思。
  4. 裴回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裴回,徘徊的样子。两渠,两条小河。君子,指屈原自己。独,独自,单独。
    赏析: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被贬谪的遭遇以及他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前途和自己命运的深深担忧。全诗以“离”和“骚”作为篇章的标题,分别代表着离别和忧愁的含义。

首章写屈原被放逐后,面对纷扰的世相和纷乱的生活,他的心绪也随之变得纷杂而混乱。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坚持和执着的精神,正是屈原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发纷纷兮寘渠”来形容自己的头发蓬松、乱蓬蓬地散开,象征着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同时,“骨籍籍兮亡居”则描绘了他身体消瘦、缺乏营养的状态,反映出他因长期流放而产生的疲惫和虚弱。然而,尽管身处逆境,屈原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世俗所动摇。

最后一句“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更是展现了屈原对于亲情的珍视和无奈。他认为,母亲的悲痛和妻子的绝望都是因为无法理解自己的苦衷和困境。因此,他选择忍受痛苦,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这种无私的精神和牺牲的决心,让人深感敬佩。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被放逐后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担忧。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体现了屈原个人的品质和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