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久生兮无终。长不乐兮安穷。奉天期兮不得须臾。千里马兮驻待路。
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何用为乐心所喜。
出入无悰为乐亟。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注释】
欲久生兮无终:想长久地活着。
长不乐兮安穷:长久的悲伤是没有尽头的。
奉天期兮不得须臾:遵奉上天的命令,但无法得片刻。
黄泉下兮幽深:人将死去。
人生要死:指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消逝,这是自然规律。
何为苦心:何必如此苦恼呢?
何用为乐心所喜:何必追求那快乐而使人欣喜的事物呢?
出入无悰为乐亟:没有乐趣,所以欢乐也就少。
蒿里召兮郭门阅:蒿里是地名,这里借指死亡的召唤,郭门是城门,“阅”通“悦”,意为高兴。
死不得取代庸:人死了就不能代替别人了。
身自逝:生命结束了。
【赏析】
此诗写对生死的看法和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切深沉,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首章“欲久生兮无终”,意思是说:我渴望能长久地生存下去。但是,“长不乐兮安穷”,我却总是愁闷不已,因为我知道生命的终结是不可抗拒的。“奉天期兮不得须臾”,我又想到自己应该遵从天命,可是却无法得到片刻的安宁。诗人以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生与死的思索,既表现了对生死无常的认识,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
第二、三章写诗人在生死观上的进一步思考。他感叹于生之艰难,认为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瞬息即逝的,因此没有必要去苦苦追求那些能够令人喜悦的事物。“出入无悰为乐亟”,意谓生活的乐趣在于平淡无奇,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欢乐。“蒿里召兮郭门阅”,“蒿里”是古时候对死者的称谓,“郭门阅”是指送葬的人在城门口聚集观看,此处暗寓了生死无常的观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哀伤。
最后两句“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是全诗的关键。在这里,诗人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他认为人死了就不能代替别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本身的存在,而不是通过它的消亡来实现某种目的。诗人的这种态度,既是对人生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超越。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面对生、老、病死时所表现出的坦然和超脱,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