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豨将侯敞将万馀人游行,王黄军曲逆,张春渡河击聊城。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馀,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以下是对《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诗句及译文
- 原文:十一月,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 译文:十一月,高祖回到家乡,路过沛县时,停下来饮酒。他召唤了当地的老人、父亲们和孩子们一起喝酒唱歌。
- 赏析:此句描绘了高祖在归途中与故乡人民团聚的场景,展示了他对故乡人民的深深怀念和亲切关怀。
- 原文: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 译文:酒喝到兴头上,高祖拿起筑(一种打击乐器),自己唱起歌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孩子们也跟着学着唱。
-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高祖的豪迈气概和对国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守卫边疆的渴望。
- 原文: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 译文:高祖对沛县的父老说:「游子的悲哀啊故乡。虽然我都居住在关中,但即使过了一百年,我仍然很乐意思念沛县。」
- 赏析:此句揭示了高祖内心深处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不舍,即使身居高位,也难以割舍对家乡的眷恋。
- 原文: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 译文:而且我是由沛公起义诛灭暴逆之徒而最终获得天下的,现在我把沛县封为我的汤沐邑,恢复那里的百姓,世代不与其他诸侯国有任何瓜葛。沛县的父老兄弟姐妹们都非常快乐地饮酒庆祝,谈论过去的老朋友和趣事,充满了欢笑和喜悦。
- 赏析:此句反映了高祖对于沛县父老兄弟们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美好回忆。
- 原文: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 译文:十几天后,高祖想要离开,沛县的父母兄弟恳请高祖留下。高祖说:“我的父老乡亲这么多,他们无法照顾。”于是离开了沛县。沛县所有的县都向高祖告别,献上礼物以示敬意。
- 赏析:这段描述展现了高祖离开时的依依不舍和沛县父老兄弟对他的深情厚谊。
- 原文: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 译文:高祖又留下来继续饮酒,一共持续三天。沛县的父老们纷纷叩头说:「沛县有幸得到恢复,丰县还没有恢复,希望陛下能可怜我们。」
- 赏析:此句表达了沛县父老对高祖的忠诚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 原文: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 译文:高祖回答说:「丰县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怎么能够忘记呢?只是因为他用雍齿的事反叛了我,所以被贬到了魏国。」沛县的父老兄弟坚持请求,于是恢复了丰县的建制,与沛县同等待遇。于是任命沛侯刘濞为吴王。
《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是一篇生动展现了刘邦一生的重要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高祖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成就,而且深刻描绘了他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英勇和智慧。此外,通过与故乡人民的互动以及对待功臣的宽容态度,展现了刘邦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整体来看,这篇传记不仅是研究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要资料,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理念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