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以下是对《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的逐句注释及翻译:

  • 原文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 译文
    夏朝的政治是忠诚,但忠诚的弊端是小人变得放荡无度,因此商朝继承其敬的态度;敬的弊端是小人用鬼神来欺骗,因此西周继承其文化;文化的弊端是小人用欺诈,因此拯救欺诈的最好方法是忠诚;三王的治国方法就像一个循环一样,始终在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在周朝和秦朝期间,可以说是文化衰败了。秦始皇没有改变政策,反而实行严厉的刑法,这不是荒谬吗?因此汉朝兴起后,继承了衰败的变化,使得人民不感到疲倦,获得了天命所归。朝廷按照十月份的时间举行祭祀,车乘服饰黄色,旗帜为青色,墓地在长陵。

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历史变迁、政治理念和社会道德的深刻理解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