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

癸亥,地震。

九月,立赵敬肃王子偃为平干王。

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

三年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

三月,遣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成至浚稽山与虏战,多斩首。通至天山,虏引去,因降车师。皆引兵还。广利败,降匈奴。

夏五月,赦天下。

六月,丞相屈下狱要斩,妻枭首。

秋,蝗。

九月,反者公孙勇、胡倩发觉,皆伏辜。

四年春正月,行幸东莱,临大海。

二月丁酉,陨石于雍,二,声闻四百里。

三月,上耕于巨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礻亶石闾。

夏六月,还幸甘泉。

秋八月辛酉晦,日有蚀之。

汉书·纪·武帝纪 译文及赏析

原文

八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癸亥,地震。九月,立赵敬肃王子偃为平干王。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三年春正月,行幸雍,至安定、北地。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三月,遣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成至浚稽山与虏战,多斩首。通至天山,虏引去,因降车师。皆引兵还。广利败,降匈奴。夏五月,赦天下。六月,丞相屈下狱要斩,妻枭首。秋,蝗。九月,反者公孙勇、胡倩发觉,皆伏辜。

译文

八月初九日(辛亥),太子在湖畔自杀身亡。初十日(癸亥),发生了地震。九月,任命赵敬肃王的儿子偃为平干王。匈奴侵犯了上谷和五原,并杀害掠夺官吏百姓。三春的正月,皇帝巡游雍县,直到安定郡和北地郡。匈奴入侵五原和酒泉,杀死了两名都尉。三月,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七万人从五原出发,御史大夫商丘成率领两万人从西河出发,重合侯马通率领四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商丘成抵达浚稽山与敌军交战,斩杀大量敌军。马通抵达天山后,敌军撤离,因此投降了车师国。所有军队都返回了。李广利战败,被降服投降了匈奴。夏季五月,宣布全国大赦。六月,丞相屈死狱中被斩首,他的妻子也被斩首示众。秋季,发生蝗灾。九月底,叛逆者公孙勇和胡倩被发现,都被处决。

注释

  1. 孝武:汉武帝的庙号,表示对刘彻在位期间功绩的尊称。
  2. 景帝中子:指的是刘彻是汉景帝的庶出之子。
  3. 母曰王美人:指刘彻的母亲名为王美人。
  4. 年四岁立为胶东王:刘彻四岁时被封为胶东王。
  5. 七岁为皇太子:刘彻七岁被册封为皇太子。
  6. 后三年正月:景帝去世后三个月,即公元前133年。
  7. 甲子:“甲子”是指农历日期,此处用以说明具体的月份和年份。
  8. 皇太后窦氏:指的是汉武帝的母亲窦皇后。
  9. 戊寅:古代历法中的一天,具体日期需要查阅其他资料确定。
  10. 十月:这里可能指农历十月或公历十月。
  11. 赦天下:赦免天下罪犯。
  12. 三月:这里的“三月”应该是指农历三月份,因为汉朝采用农历作为历法。
  13. 浚稽山:可能是一个地名,用于记载战役地点。
  14. 天山:古代地名,位于现在的新疆境内。
  15. 车师国:古代西域国家名,位于今天的吐鲁番地区。

赏析

《汉书·武帝纪》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武帝的统治策略、对外战争以及政治改革等多方面内容。他的统治加强了皇权,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对外征战和民族关系的紧张。此外,文中对自然灾害如蝗灾也有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