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立皇子髆为昌邑王。

秋九月,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太始元年春正月,因杅将军敖有罪,要斩。

徙郡、国吏民豪桀于茂陵、云陵。

夏六月,赦天下。

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

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褭E156蹄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

秋,旱。九月,募死罪人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御史大夫杜周卒。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飨外国客。

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

冬,赐行所过户五千钱,鳏、寡、孤、独帛,人一匹。

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计。癸未,祀孝景皇帝于明堂。甲申,修封。丙戌,礻亶石闾。

诗句翻译及注释:

夏四月,立皇子刘髆为昌邑王。

  • 诗句: 立皇子刘髆为昌邑王
  • 译文: 在夏季的四月,汉武帝立他的皇子刘髆为昌邑王。
  • 注释: 这句话记录了汉武帝在位期间的一个事件,即他立他的皇子刘髆为昌邑王。昌邑,是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秋九月,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 诗句: 秋九月,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 译文: 秋季的九月份,武帝下令对那些被判处死刑的罪犯进行赎罪,给予他们五十万的赎金,使他们能够减轻一等刑罚。
  • 注释: “死罪”指的是被判死刑的囚犯。“赎钱五十万”表示用五十万的金钱来代替囚犯的生命。“减死一等”意思是减轻囚犯一等刑罚,意味着可以免除一死。

太始元年春正月,因杅将军敖有罪,要斩。

  • 诗句: 太始元年春正月,因杅将军敖有罪,要斩。
  • 译文: 在太始元年的春天正月,因为杅将军敖犯了错误,所以将他斩首。
  • 注释: “太始”指的是汉武帝的年号。“杅将军”指的是将军的名字。“敖”是此人的姓氏。“要斩”是指斩首示众的残酷刑罚。

徙郡、国吏民豪桀于茂陵、云陵。

  • 诗句: 徙郡、国吏民豪桀于茂陵、云陵。
  • 译文: 将郡县和封国的官吏和有才能的人迁移到茂陵和云陵居住。
  • 注释: “徙”在这里的意思是迁移或者调任。“郡”和“国”分别指的是地方行政单位和封建国家。“吏民豪桀”指的是当地的有才能的人。“茂陵”和“云陵”都是汉代的陵墓名,位于今陕西省。

夏六月,赦天下。

  • 诗句: 夏六月,赦天下。
  • 译文: 夏季的六月份,汉武帝赦免了全国的罪行。
  • 注释: “夏六月”指的是夏季的第六个月。“赦天下”表示赦免全国所有罪行。

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

  • 诗句: 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
  • 译文: 在二年的春天正月,汉武帝巡游到了回中。
  • 注释: “二年”指的是武帝在位的第2年。“春正月”指的是春季的正月。“行幸回中”中的“回中”是古代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因以班赐诸侯王。

  • 诗句: 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因以班赐诸侯王。
  • 译文: 三月,汉武帝下诏说:“有关部门的官员们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以前我亲自去郊外祭祀天地,登上了陇山的最高峰,还捕获了一头白色的麒麟献给宗庙,渥洼水出产天马,泰山出土黄金,应该改变这些名称。”因此将这些宝物分赐给各诸侯王。
  • 注释: “三月”指的是春季的第三个月。“诏曰”是皇帝下达诏书的意思。“有司议曰”指的是有关官员的讨论结果。“郊见上帝”指的是祭祀天地的活动。“西登陇首”指的是登上了陇山的顶峰。“白麟以馈宗庙”指的是把白麟作为祭品献给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指的是渥洼水中产下了天马。“泰山见黄金”指的是在泰山出土了黄金。“宜改故名”表示应该改变原来的名称。

秋,旱。九月,募死罪人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 诗句: 秋,旱。九月,募死罪人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 译文: 秋天发生了旱灾。九月,招募那些被判死刑但愿意缴纳五十万赎金的人,可以减刑一等。
  • 注释: “秋”指的是秋季。“旱”指的是干旱。“九月”指的是九月份。“死罪人”指的是犯了死罪的人。“赎钱五十万”表示支付五十万的金钱作为赎罪的代价。“减死一等”意思是根据所交赎金的数量决定减免的刑罚等级。

御史大夫杜周卒。

  • 诗句: 御史大夫杜周卒。
  • 译文: 御史大夫杜周去世。
  • 注释: “御史大夫”是古代的官职名称。“杜周”是人名。“卒”是去世的意思。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飨 foreign guests.

  • 诗句: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飨 foreign guests.
  • 译文: 在三年的春天,汉武帝巡视甘泉宫并宴请外国使节。
  • 注释: “三年”指的是汉武帝在位的第3年。“春正月”指的是春季的第一个月。“甘泉宫”是汉朝的一座宫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飨 foreign guests”指的是宴请外国使节。

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

  • 诗句: 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
  • 译文: 二月,汉武帝下令全国举行盛大的宴会五天。他巡游到了东海,捕到了一只红色的大雁,并创作了一首名为《朱雁之歌》的歌曲。他又前往琅邪,祭祀了日成山。然后登上了之罘山,并在海上航行。这座山被称为万岁山。

冬,赐行所过户五千钱,鳏、寡、孤、独帛,人一匹。

  • 诗句: 冬,赐行所过户五千钱,鳏、寡、孤、独帛,人一匹。
  • 译文: 冬天,汉武帝赏赐了各个郡、县户口簿上没有记载的人五千钱,鳏夫、寡妇、孤儿、残疾人每人一匹丝织品。

诗意赏析与背景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建立新的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法律改革、对外扩张以及文化成就等多个方面。诗中涉及的法律制度、社会管理以及对内对外政策都反映了汉武帝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事件的描述,可以看出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图壮志且手段强硬的统治者,其政策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进程。同时,诗中的一些细节如赦免罪犯、举办盛大的宴会等,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