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昆明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
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
秋,大旱,蝗。
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于明堂。
乙酉,柏梁台灾。
十二月,礻亶高里,祠后土。东临勃海,望祠蓬莱。春,还,受计于甘泉。
二月,起建章宫。
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遣因杅将军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
秋八月,行幸安定。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
蝗从东方飞至敦煌。
二年春正月戊申,丞相庆薨。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令天下大酺五日,膢五日,祠门户,比腊。
夏四月,诏曰:“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其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
诗句及翻译
- 益州、昆明反 - “益州”和“昆明”在这里指的是汉朝的西南边境地区,而“反”则是指反叛。这句话描述的是西南边疆地区发生的叛乱。
- 赦京师亡命令从军 - 这句的意思是在京城(即首都)宣布,没有接到皇帝命令的士兵可以自由地加入军队。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军事动员方式,允许未经正式命令的士兵加入战斗。
- 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 - 派遣郭昌将军带领部队去攻打叛乱者。郭昌可能指代具体的将领或将军的名字,拔胡可能是指对某一民族的称呼。
- 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 - 这句话描述了在上林苑的平乐馆举行角力比赛,这是汉代的一种娱乐活动,通常由皇室组织。
- 秋,大旱,蝗 - 秋天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并伴随着蝗灾,这通常会影响农业生产。
- 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 - 太初元年是西汉初期的一年,这里提到皇帝在泰山进行祭祀活动。泰山被视为神圣的地方,常用于宗教和政治仪式。
-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于明堂 - 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进行了冬至的祭祀活动,并在明堂进行。明堂是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主要用于帝王祭祀。
- 乙酉,柏梁台灾 - 柏梁台在发生火灾或事故后遭到破坏。
- 十二月,礻亶高里,祠后土 - 在地名礻亶高里进行祭祀后土神的活动。后土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大地母亲形象,被认为掌管着农业和土地。
- 东临勃海,望祠蓬莱 - 向东边靠近渤海,在那里进行望祭和对蓬莱神的祭祀。蓬莱是中国神话中一个充满仙人和仙境的地方。
- 春,还,受计于甘泉 - 春天返回首都,在甘泉宫接受汇报和建议。甘泉宫是汉朝重要的皇家宫殿,位于今天的陕西淳化县西北。
- 二月,起建章宫 - 二月开始建造新的宫廷建筑,名为建章宫。建章宫是汉朝时期的重要宫殿,也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 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 - 在夏季五月修正了历法,决定将农历的一月作为一年的首月。这标志着中国历法的重大改革。
- 遣因杅将军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 - 派遣将军公孙敖在边疆地带修建防御工事。受降城可能是一个边防要塞的名称。
- 秋八月,行幸安定 - 秋季八月前往安定进行巡视。安定是今天甘肃省的一个城市。
- 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 - 派遣李广利将军率领全国被贬谪的人去征讨大宛国。大宛国位于现在的中亚地区,是中国通往西域的门户。
- 蝗从东方飞至敦煌 - 东方地区的蝗虫群飞到了敦煌。这表明了当时东部地区农业遭受了严重的影响。
- 二年春正月戊申,丞相庆薨 - 太初二年春季的正月戊申日,丞相庆去世。庆可能是当时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死讯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关注。
-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 三月份时皇帝来到河东地区进行祭祀活动。河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地区。
- 夏四月,诏曰:“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其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 - 皇帝发布诏书说:“我在介山举行了祭祀,并对后土进行了祭祀,都有吉祥的征兆。因此赦免了汾阴、安邑等地方的死刑囚犯以下级别的人。”这表明皇帝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保佑国家的安宁。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动,涉及军事、祭祀、外交和自然灾害等方面。诗中体现了汉帝国对外扩张的军事策略以及对国家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视。例如,派遣将军出征、进行大型祭祀活动以及赦免某些犯人等行为,都是为了加强国家的权威、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显示皇权的强大。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如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战争的威胁。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西汉初期的政治风貌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