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瀁,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以下是对《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的逐句翻译和注释,并附上赏析:

  1. 原文: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 译文:黑水西流是雍州,弱水向西延伸。漆水、沮水都跟随,沣水与它同行。荆山、岐山已经迁移,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原野平坦肥沃,直到广阔的田野。三危山越过,三苗得到治理。土地是黄色的土壤。上等田地,中等田地,下等田地。进贡宝玉、美玉、珍珠。在积石浮出,到达龙门西边的黄河,与渭水汇合。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部戎族就得到了安排。
  1. 原文: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 译文:讲述九条山脉:从汧县到岐山,越过黄河;壶口、雷首到达太岳;砥柱、析城到达王屋山;太行山、恒山经过碣石,进入大海;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达到负尾山;通过嶓冢山,到达荆山;内方到达大别山;汶山南面到衡山,经过九江,抵达敷浅原。
  1. 原文: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 译文:描述九条河流:弱水流经合黎山,余波注入流沙。黑水到达三危山,流入南海。黄河流经积石山,到达龙门山,往南到华山阴,向东到砥柱山,又向东到盟津,东过雒汭,到大陵,往北过降水,到大陆,向北成为九条河,称为逆河,流入大海。
  1. 原文:嶓冢道瀁,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 译文:嶓冢山流经湖泊,向东流入汉水,又向东形成苍浪的水,流经三渚,进入大别山,向南进入长江,向东汇合为彭蠡湖和北江,流入大海。
  1. 原文: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 译文:汶山向东有长江,向东分流形成沱江,又向东到醴,流经九江后到达东陵,向东迤逦向北汇合于汇水,东边成为中江,流入大海。
  1. 原文: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
  • 译文:汶山东部有济水,向东注入黄河,溢出成为荥水,向东流经陶丘北面,又向东到达荷泽,又向东与汶水东北汇合,又向东北流入大海。
  1. 原文: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 译文:淮水从桐柏山发源,向东流经泗水和沂水,向东流入大海。
  1. 原文: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
  • 译文:渭水从乌鼠同穴处出发,向东流经沣水,又向东汇合泾水,向东经过漆水和沮水,流入黄河。
  1. 原文: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 译文:雒水从熊耳山出发,往东北流经涧水和瀍水,再往东流经伊水,往东北流入黄河。
  1. 原文:禹者,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 译文:禹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帝颛顼,帝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
  1. 原文:十二本纪·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 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 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
  • 译文:《夏本纪》是一部描绘夏王朝兴盛和衰落的历史书。 夏禹的兴起是因为他在治理洪水、拯救百姓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受到人民的拥护。 夏朝的衰落则是因为孔甲和夏桀这样的君主。
  1. 原文:夏氏代商而王天下。夏后氏之世祀不郊社,以附庸享帝,历三代而天下平。天之生此民也甚矣哉!其子八人皆为诸侯。
  • 译文:夏代取代了商朝而统治天下。夏朝后代不再进行郊祀和祭祀社神的活动,而是用附属国来祭祀上天。经历夏、商、周三个朝代后天下安定了。上天创造这些民众是多么伟大啊!他的八位子孙都成为了诸侯。
  1. 原文:夏后启卒后子太康失国。太康居于斟寻、洛汭之间。少康复国。太康失国而唐叔得之,乃娶于太王,生子而立为嗣。其弟曰仲壬。
  • 译文:夏王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失去了国家。太康居住在斟寻和洛汭之间。年少的太康重新获得国家。太康失去国家后被唐叔得到,于是他娶了太王的女儿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并被立为继承人。他的弟弟叫仲壬。

该段文字详细记录了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及其治水的伟业以及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反映了一个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状况,尤其突出地描述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他的时代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