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溼。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夏本纪· 禹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溼。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赏析:

《史记·夏本纪》是司马迁所著的一篇文言文,记录了夏朝的历史。夏代年代久远,文中记载的内容是现代人研究夏代历史的重要参考。夏禹因其治水之功,取得了帝位,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而帝颛顼的孙也。他的德行高尚,仁爱可亲,言谈可信。他的声音如同乐律,身材如同度量衡,他的言行能够影响四方。

夏禹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他带领人们兴修水利工程,治理黄河泛滥成灾的问题。他深知先人的功绩未能成功,因此深感内疚和自责。为了报答先人的恩情,他亲自前往各地巡视,甚至不惜花费十三年的时间。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只穿着粗布衣物,吃着粗茶淡饭,但却对鬼神充满了敬畏之情。他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却将费用用于修建水利设施。他乘坐马车出行,乘坐船只渡过江河湖泊,乘坐橇子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之上。他左手拿着标杆,右手拿着规矩,记录四季的变化,开辟九州之地,开通九条道路,治理九座大湖,测量九座大山的高度。他让益国供给百姓稻谷,以便种植在潮湿地带的庄稼。他命令后稷供给百姓难以种植的食物。食物不足时,他会将多余的部分调剂供应给他人,以确保诸侯间的公平。

禹自冀州开始治理,冀州的地域广阔,既有壶口的瀑布又有华山的险峻。他在太原修建了城池,直到岳阳。覃怀一带的土地得到了治理,一直到衡漳。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粮食产量丰富。他还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赋税分配,使田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大陆已经建成,岛上的人们也得到了安置。他还巧妙地利用了碣石一带的地理优势,使得海洋更加宽广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