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史记·十二本纪》的《五帝本纪》记录了中国远古时期五位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以及当时部落之间的频繁战争。同时,本纪还反映了古代初民实行禅让制的历史传统和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即通过推举产生领袖来继承国家权力的习俗。下面将结合原文进行详细分析:

  1. 帝王功绩与贡献
  • 皋陶之治:皋陶作为司法官,能够公平审判,使百姓各得其所。
  • 伯夷礼治:伯夷以礼仪治国,上下皆能相互谦让。
  • 垂工师职:垂主管工艺制作,百工致功。
  • 益虞山泽:益负责山林川泽的管理,使得自然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 弃稷农作:弃主管农业,百谷时茂。
  • 契司徒事:契担任州长,百姓亲和。
  • 龙宾客远:龙主管外交,使远方之人归附。
  1. 禹的伟业
  • 描述禹如何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并按其职贡来贡物品,不失其所宜。
  • 提到禹兴行乐,展示异物,凤皇来翔,显示天下明德始于舜帝。
  •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尧举之,五十摄行天子事,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展现了舜帝的德行和成就。
  1. 舜帝的政治实践
  • 朝父瞽叟:舜对父亲瞽叟恭敬有加,如子道。
  • 封弟象诸侯:舜封弟弟象为诸侯,体现了对家族成员的关爱和期望他们能够有所作为。
  1. 帝舜的逝世
  • 南巡狩崩于苍梧:舜在南巡狩期间病逝于苍梧之野。
  • 葬江南九疑:葬于江南的九疑山。
  1. 尧舜禅让的传统
  • 尧举舜:尧举舜为继承人,显示了中国古代的禅让政治传统。
  • 舜让尧子:舜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再次体现了禅让制的精神。

通过对《史记·十二本纪》中的《五帝本纪》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帝王的卓越贡献及其所遵循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从皋陶、伯夷到尧、舜,这些历史人物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个人才华和政治能力,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道德修养和公正无私的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