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灭小虢。
十三年,齐人管至父、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晋灭霍、魏、耿。齐雍廪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晋为强国。
十九年,晋曲沃始为晋侯。齐桓公伯于鄄。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梁伯、芮伯来朝。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灭小虢。十三年,齐人管至父、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晋灭霍、魏、耿。齐雍廪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晋为强国。十九年,晋曲沃始为晋侯。齐桓公伯于鄄。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
译文:
在武公元年,秦国对彭戏氏进行讨伐并抵达华山之下,随后在平阳建立了宫殿。三年之后,秦穆公诛杀了三父等人并将他们三族全部消灭,原因是他们认为杀害了出子的人。郑国的高渠眯杀害了其君主昭公。到了第十年,秦国对邽地和冀戎发动战争,并在那里开始建立县级行政单位。第十一年,开始在杜县和郑县设置县级行政单位。在第十二年,秦国灭亡了小虢国。
在第十三年,齐国人管至父和连称等人杀掉他们的君主襄公并拥立公孙无知为国君。与此同时,晋国消灭了霍、魏、耿三个国家。齐国的雍廪杀死了无知和管至父等人后拥立齐桓公成为新的国君。此后,齐国和晋国成为了强大的国家。到了第十九年,晋国的曲沃邑开始被称为晋侯。齐国的桓公在鄄城称霸。到了第二十年,秦穆公去世,他的葬礼在雍平阳举行。他最初是带着随从一同殉死的,共有六十六个随从殉难,他有一个儿子名叫白,但由于他没有被立为太子,所以被封到了平阳。他的弟弟德公即位为新君。
赏析:
《史记·十二本纪·秦本纪》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历史的一部文献,记载了从秦穆公开始到秦孝公时期的秦国历史变迁。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秦国如何从一个边缘的小国逐步发展成为最终统一中国的大国,而且展示了秦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崛起并最终实现统一的伟大历程。通过这些历史的叙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秦国的强大是如何通过不断的征战、政治改革以及文化融合逐渐实现的。此外,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秦穆公在位期间的一些政策,如对周边国家的征服和内部的政治制度改革,对于秦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历史事件和政策的选择反映了秦穆公的智慧和远见,也为后来的秦国统一中国铺平了道路。因此,《史记·十二本纪·秦本纪》不仅是研究秦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注释:
- 武公元年:指的是秦穆公的第一年。
- 伐彭戏氏:攻打彭戏氏的行动。
- 华山下:华山山脚下,这里可能指的是华山附近地区。
- 居平阳封宫:秦始皇在平阳建立了宫殿并居住下来。
- 诛三父等而夷三族:秦穆公处死了三父及其家族成员并进行了灭族惩罚。
- 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记载了郑国的高渠眯杀害了其君昭公的事件。
- 灭小虢:指秦国消灭了小虢国这一周边的小国。
- 齐人管至父、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齐桓公与其兄弟管至父、连称等共同杀害了其君襄公后,拥立公孙无知为君。
- 晋灭霍、魏、耿:记载了晋国消灭了霍、魏、耿这三个国家的事件。
- 齐雍廪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国的雍廪杀死无知和管至父等人后,拥立齐桓公成为新的霸主。
- 梁伯、芮伯来朝:描述了梁伯和芮伯两国来向齐桓公朝贺的情景。
- 二年,初伏,以狗御蛊:记载了公元前684年,即齐桓公即位后的第二年,开始使用伏羲氏创造的八卦占卜法,并用狗来驱赶疾病和灾难。
- 宣公、成公、穆公:分别是秦穆公的儿子,其中宣公是长子,成公是次子,穆公是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