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原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诗句: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译文:离开卫国后,文公没有以礼节相待,于是离开了这个国家。经过五鹿时,因为饥饿而向当地人乞讨食物,当地人给了他一个装着土的器皿,重耳非常生气。这时,赵衰说:“土,是有土的意思。您应该接受它。”
关键词注释:
- 过卫 - 离开卫国(卫国:春秋时期小国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
- 文公 - 指的是卫文公,即卫武公(卫武公是卫懿公的儿子,卫懿公被杀后,他继任为卫文公)
- 五鹿 - 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一带
- 重耳 - 晋文公,晋国的国君
- 赵衰 - 晋国大夫,字望,与重耳是好友
- 咎犯 - 晋国大夫,字子犯,重耳的谋士
- 桑上 - 古代女子采桑的地方,这里指重耳的侍者
- 齐女 - 齐国的女儿
- 竖刀 - 齐国的大臣,重耳在齐国期间的主要敌人
- 会竖刀等为内乱 - 指重耳因齐国内乱而被囚禁
- 孝公 - 齐国君主,名字不详
- 诸侯兵数至 - 诸侯的军队多次来攻打齐国
- 爱齐女 - 喜欢齐国的女子
- 毋去心 - 不想离开齐国
- 劝重耳趣行 - 鼓励重耳快点离开齐国
- 必死于此,不能去 - 表示重耳认为无法离开此地
- 报劳臣 - 报答曾经帮助自己的官员
- 偃之原 - 指事情未能成功的原因
- 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 - 如果事情没有成功,自己宁愿吃舅舅的肉
- 偃之原 - 指事情未能成功的原因
- 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 - 如果事情没有成功,自己宁愿吃舅舅的肉
- 事不成,犯肉腥臊 - 如果事情没有成功,做这种事情有什么意义呢?意思是做事无意义
- 乃止,遂行 - 然后停止,继续前进
赏析:
这首诗是《史记·三十世家·晋世家》记载的一段历史故事。诗中的主人公是晋国的公子重耳,他在流亡途中历经艰辛,最终回到晋国成为国君。诗通过叙述重耳的经历,展现了他的坚韧品质和智慧,以及他对待友情、亲情和爱情的态度。同时,诗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