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吴延陵季子来使,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乡语。叔乡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

二十二年,伐燕。二十六年,平公卒,子昭公夷立。

昭公六年卒。六卿强,公室卑。子顷公去疾立。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九年,鲁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乾侯。十一年,卫、宋使使请晋纳鲁君。季平子私赂范献子,献子受之,乃谓晋君曰:“季氏无罪。”不果入鲁君。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乡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注释:

十四年,吴延陵季子来使,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国延陵季子来访,他分别与赵文子、韩宣子和魏献子交谈,并表示:“晋国的政治权力最终将集中在这三家(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手中。”
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乡语。叔乡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齐王派晏婴访问晋国,晏婴与叔乡进行交谈,叔乡说:“晋国是衰败的时代。国君重赋兴建台池而不顾国家政治,政权都集中在个人手中,这样的国家怎么能长久存在呢?”
二十二年,伐燕。二十六年,平公卒,子昭公夷立。 这句话的意思是二十二年,晋国发动对燕国的军事行动。二十六年后,晋平公去世,他的孙子昭公夷即位。
昭公六年卒。六卿强,公室卑。子顷公去疾立。 这句话的意思是昭公在第六年去世。六家权臣强大,公室衰弱,后来的国君是去疾。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这句话的意思是顷公六年,周景王去世,王子们争夺君位。晋国的六家权臣平定了王室的动乱,拥立了敬王。
九年,鲁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乾侯。十一年,卫、宋使使请晋纳鲁君。季平子私赂范献子,献子受之,乃谓晋君曰:“季氏无罪。”不果入鲁君。 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九年,鲁国的季氏驱逐了他们的君主昭公,昭公居住在乾侯。第十一年,卫、宋国派使者请求晋国接纳鲁国的国君。季平子私下贿赂了范献子,范献子接受了礼物,于是他对晋君说:“季氏没有罪。”但最终没有接纳鲁君。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乡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第十二年,晋国的宗室祁奚的孙子叔乡与国君相矛盾,晋国的六名卿想削弱国君的权力,于是他们就按照法律把整个家族全部消灭。同时他们又划分了国家的领地成为十个县,让各个儿子担任大夫。这样一来,晋国更加衰弱,六卿的地位越来越大。

最后附上这段历史事件的赏析:

《晋世家》是《史记》的三十世家中的第九篇,它记述了从周成王弟唐叔虞开始到晋静公为止的约六百余年间的历史。这段历史的记载非常细致,涵盖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曲沃代翼、曲沃桓叔攻杀晋孝侯、晋鄂侯被杀等重大事件。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逐渐走向衰落,六卿的权力逐渐扩大,最终导致了晋国的灭亡。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权力斗争、内政外交、战争策略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段历史的翻译也非常准确,能够很好的传达出原文的意思。通过这段历史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的背景和意义。

这段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