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自投车下,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杀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曰:“众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耳。”于是王乘舟将欲入鄢。右尹度王不用其计,惧俱死,亦去王亡。
灵王于是独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谓曰:“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鋗人曰:“新王下法,有敢闲王从王者,罪及三族,且又无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卧。鋗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觉而弗见,遂饥弗能起。芋尹申无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犯王命,王弗诛,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饥于釐泽,奉之以归。夏五月癸丑,王死申亥家,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之。
诗句: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自投车下,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杀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曰:“众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耳。”
译文:楚灵王听说太子禄已死,自己跳下马车,然后说:“人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吗?”侍从答道:“确实如此。”楚灵王说:“我杀死的子女太多了,难道还能不遇到这种情况吗?”右尹说道:“请在郊外等候,让国人决定。”楚灵王说:“民众的愤怒不能触犯。”他说:“暂且前往大邑求助于诸侯。”楚灵王说:“所有人都已经背叛了我。”又说:“我逃亡向诸侯寻求援助,以便听从他们的主意。”楚灵王说:“巨大的福分不会再有了,只是会招致耻辱罢了。”
注释:本段描述了楚灵王听到太子禄死后的反应和行动。他先是询问侍者,然后表示自己的悲痛。接着他请求在郊外等待,希望国民能够决定。最后,他提出了两种选择:向诸侯寻求帮助或逃离楚国,并强调这样做只是为了听从诸侯的主意。
赏析:本段文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楚灵王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困惑和无奈。他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最终选择了逃避。这种表现反映了楚灵王的自私和懦弱,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漠视。同时,这段文字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关系,以及人民对领导者的期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