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郑。赵简子疾,使太子毋恤将而围郑。知伯醉,以酒灌击毋恤。毋恤群臣请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为能忍卼。”然亦愠知伯。知伯归,因谓简子,使废毋恤,简子不听。毋恤由此怨知伯。
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太子毋恤代立,是为襄子。
赵襄子元年,越围吴。襄子降丧食,使楚隆问吴王。
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遂以代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伯鲁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蚤死,故封其子。
襄子立四年,知伯与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晋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是为晋懿公。知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
赵简子(公元前562年—公元前443年),名知伯,是晋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晋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将详细解读《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中关于赵简子的相关记载:
知伯伐郑:晋出公十一年,知伯(赵简子)因与邻国的冲突而发起对郑国的军事行动。这一行为表明了知伯对扩张领土的强烈欲望以及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太子毋恤的困境:由于赵简子的疾病,太子毋恤被迫代理其父的职务,带领军队围攻郑国。然而,在战斗中,毋恤遭受了侮辱,甚至被醉酒的知伯用酒攻击。这反映出当时赵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和家族内部的矛盾。
知伯的暴政:知伯在病愈后试图报复无恤,通过灌以酒来攻击无恤,显示出其极端的专横和残忍。这种行为加剧了国内的权力斗争,也预示了赵简子去世后可能发生的混乱。
赵简子的决策:尽管受到挑战,赵简子最终决定支持无恤,并试图通过废黜知伯来稳定局势。然而,知伯并未因此退让,反而继续对赵简子不利。这进一步加深了赵家的内乱,也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埋下了伏笔。
襄子(赵襄子)的崛起:赵襄子接替父位,成为新的领导人。他的即位标志着赵家政治格局的重要转变,也是赵家由盛转衰的开始。
赵简子作为赵国的奠基者和重要政治人物,其在赵襄子时期的统治策略及个人行为对其家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知伯的跋扈到赵襄子的崛起,不仅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展示了个人品质和政治智慧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赵简子个人的考验,也是对整个赵家族未来命运的一种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