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事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诗句:
史记 · 三十世家 · 魏世家
译文:
魏国的祖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后,高被封于毕,因此成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有的在中国,有的在夷狄。他的苗裔叫毕万,侍奉晋献公。
注释:
- 毕公高: 毕公高的后代被称为毕姓。
- 武王之伐纣: 指周武王姬发对商朝的征伐。
- 毕封于毕: 毕公高在武王伐纣后被分封在毕地,成为毕姓始祖。
- 赵夙为御: 在晋献公时期,赵夙担任御车手。
- 毕万为右: 在晋国的早期,毕万作为军事辅助人员。
- 屯固比入: 卜偃预言毕万的后代将会非常昌盛,因为屯星和比星都进入了卦象。
- 从其国名为魏氏: 魏氏是毕万的后代以魏地命名的家族分支。
- 生武子: 魏武子作为魏氏的后代出生。
赏析:
《史记·三十世家》中的《魏世家》记录了魏国的起源和发展,展现了魏国由一个小小的诸侯国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国家的历程。文中通过详细叙述魏氏的家族背景、政治变迁以及重要人物的经历,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特别是对毕万的记载,突出了其在晋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体现了家族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力。此外,通过对卜筮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迷信和占卜文化。整个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