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山阳王。九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山阳郡。
济阴哀王不识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阴王。一岁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济阴郡。
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然亦僭矣。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闻之于宫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称道之也。窃以为令梁孝王怨望,欲为不善者,事从中生。今太后,女主也,以爱少子故,欲令梁王为太子。大臣不时正言其不可状,阿意治小,私说意以受赏赐,非忠臣也。齐如魏其侯窦婴之正言也,何以有后祸?景帝与王燕见,侍太后饮,景帝曰:“千秋万岁之后传王。”太后喜说。窦婴在前,据地言曰:“汉法之约,传子适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帝约乎!”于是景帝默然无声。太后意不说。
山阳哀王刘定
1. 基本信息:
- 姓名:刘定
- 身份:梁孝王子,山阳哀王
- 在位时间:前144年至前135年(九年在位)
2. 生平与成就:
山阳哀王刘定是梁孝王刘武之子。在他短暂的九年在位期间,刘定没有留下子嗣,因此他死后,国家被废除,他的封地并入汉朝,设立为山阳郡。根据《史记》的记载,尽管刘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豪华的宫殿建筑,但他的行为已经偏离了正道。
3. 政治评价与争议:
关于山阳哀王刘定的政治表现,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他无子、国除的结局来看,可以推测他在位时可能存在着严重的政治问题。此外,《史记》中提到的“僭矣”一词,暗示着他的行为可能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或礼制,从而引发了不满。
4. 后世影响与评价:
由于刘定在位时间短且未有明显功绩,史书对他的评价相对较轻,主要集中在其作为山阳哀王后的身份上。然而,他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诸侯王权力的局限性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潜在威胁。他的去世标志着汉朝对诸侯王权力控制的进一步加强,同时也预示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5. 总结与思考:
山阳哀王刘定虽然拥有封国地位,但未能实现其应有的政治和军事责任,反而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国家的灭亡。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揭示了个人权力的局限,也反映了封建制度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矛盾。通过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汉朝初期的政治结构和权力分配,以及这种结构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